作者:潘秋辰 摄影:SHUO
“尼亚加拉”印第安语意思是“雷神之水”,古代印第安人认为瀑布发出的巨大轰鸣声是雷神说话的声音。
尼亚加拉河,水量丰沛,由于地质原因,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交界处形成了尼亚加拉河谷断层,由此产生高达50多米的垂直落差。 滚滚河水奔腾而来,来不及喘息一下,便一头栽进了河谷断层,320多米宽的河面骤然齐刷刷跌落,水花飞溅,水汽升腾,远远看去,100多米高的白色水雾,缭绕飘逸,如仙似幻。 一座栈桥形成高处的观景平台,与奔流而来的尼亚加拉河几乎同在一个海拔高度上,眼前是平整而安静的河流,突然,河面像断了线的织锦,不由自主地席卷坠落而去,深陷在一片仙雾里,不知所向。 我们从高高的栈桥上,乘坐电梯向悬崖绝谷而下,直达游轮码头,到达船坞时,向身后寻找刚才坠落而下的瀑布,这时已成了悬挂在前方的一道密实的水帘,须仰视,才能目及。厚实的水帘垂直滚落,白晃晃一道水的帘幕,飞奔着,湍涌着,咆哮着,不知游船将如何靠近瀑布群落?将如何穿越这云蒸霞蔚的水雾世界?
眼前的尼亚加拉瀑布由三大瀑布组成,“加拿大瀑布”又叫“马蹄瀑布”,它与“美国瀑布”都比较壮观,旁边是另一条纤细温柔的瀑布,水量较小,飞溅的水花变成水雾,朦胧娇羞,因此被称为“新娘面纱瀑布”。 美国游轮上的游客们穿了蓝色透明雨衣,加拿大游轮上却是一片红色海洋,游客们的红色透明雨衣像一群火红的枫叶,正向着我们挥手、呐喊、尖叫,在彼此回应中,两艘游轮擦肩而过。 只一次瀑布之行,站在游轮上就穿越了两个国家,此岸与彼岸,近在咫尺,竟然是两个不同的国度,此时,没有国界的概念,只有风景风光的完整统一。 游轮缓缓靠近了瀑布,隐隐约约感觉出潮湿的水汽扑面而来,船行的很慢,薄薄的白色水汽如仙似幻般很快包围了我们,随着风迎面吹来,感觉如春风春雨润物般轻柔,真想扯下雨衣,拥抱这五月的馨香和温润。
正在得意之间,白花花的浪头被重重跌落的水流溅起,顿时水汽如同无孔不入的暄腾蒸汽,揭开了锅盖似的,溅湿了头发,溅落在雨衣上,哗哗地,下起了雨。 船在这时被水流水浪震动得颠簸起来,密密匝匝的人群,发出欢呼声,声浪抛入数米高的水雾中,像被驱赶的飞鸟张开翅膀噼里啪啦掠水面飞过,直冲我们而来,所有的摄影工具都赶紧藏在雨衣下,只有戴了防水面罩的专业相机,依然在镜头被水汽侵占前拼命地响动着快门声。 水汽越来越重,直接打在雨衣上,鞋子、裤子顿时全被淋透了,船在一点点接近瀑布跌进水面之处,喷涌的水花溅起水沫、水雾,谁也看不清谁的脸,整艘船好像进入了风暴核心,飘摇不定,游客们的尖叫声此起彼伏,迎着风,呼吸也困难起来,所有的生命迹象此时都必须让步给这磅礴的气势,它不容你欣赏、评判,只想在一瞬间就彻底将你降服,这种绚烂的生命力量,让人激动、颤栗。 刚刚穿行过美国瀑布,本以为进入了风平浪静地带,却不料右岸加拿大的马蹄瀑布来势更加凶猛地席卷过来,所有拍摄器具器材都发挥不了任何作用了,人们抓紧栏杆,仿佛置身泰坦尼克号,在经历一场生死海难。
飞窜涌起的水汽像百兽之王,威武到不容分说,整个遮蔽了天空,头顶上是十几米高奔涌的白色水雾,像一袭烟柱,腾云驾雾,不知有哪位尊神在显示他的威怒,水雾包裹着游客,像暴雨抽打世间万物,它们聚攒在一起,争先恐后,将渺小的人类震慑的只剩下畏惧。 好在时间持续不长,几分钟后,游轮掉了头,驶出了暴风雨的中心地带,没有一个人不在飓风一样的水雾中被湿透,整艘船载着上百名游客,好像死里逃生似的经历了一场生命的历险。 大家都遗憾没能拍到照片,但被这气势震撼的表情占据了所有人的脸。回过神来,回首那毫不迟疑的水流,它朝着深深的水面尽力一撞,水花冲击四射开来,溅起数丈高,我们的船从这气势中穿场而过,那种惊涛骇浪的体验,隆隆作响的喧嚣,水流震怒的奔腾,水浪狂涌的宣泄,水汽迸起的猛烈,已然留在了身后。这时雪白的鸥鸟,点着黑色的翅尖,滑翔在追逐水雾的半空中,悠游自在。 生命的飞舞,生命的壮阔,让人目眩神迷。 这时,一道彩虹悄然挂在了栈桥与水面之间,很少有人这么幸运能到此一游便遇见彩虹,因此,彩虹成了幸运人的奖券和符号。更有甚者,目睹了尼亚加拉瀑布的双彩虹、多彩虹,这是何等幸运的人啊!
生命的本色即该如此,静水深流,智者语迟,但当生命的流向不可遏制时,用尽浑身气力,撞向命运的大门,也未必不是精彩的重现。这也许就是常人所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吧。 在这样的生命壮歌面前,我们还会因命运的波折而叹息么?尼亚加拉河正是在千里迢迢的奔流中,历尽波折蓄积了能量,然后在死地绝谷中猛然跌落,才迸发出世间的绝美,才创造出生命力的奇迹。 那么,像尼亚加拉瀑布一样,飞翔出自己生命的欢歌吧。 (作者授权 - 转自作者微信公众号)
5/14/2016
You might also like:
|
TRAV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