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应心 (网球教练, Rockville, MD) 孩子为什么要学习体育,音乐,美术? 问过很多家长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让你的孩子学习体育,音乐,美术? 得到的回答普遍是,为了考大学,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好,为了锻炼身体等。这些都是对的,但是我认为这看到的都是表面。体育,音乐,美术自古就有,贯穿整个人类历史,这并不是偶然现象。他们其实是教育的一种形式。既然讲到了教育,那我们就先来看一下什么是教育。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鲁迅:“教育是要立人。”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 教育。 ” 教育发生的时候,施教者和受教者是并存的。在教育的初级阶段,施教者和受教者是分开的,即老师说,学生听。在教育的高级阶段施教者和受教者是统一的,即自我教育。 学校文化知识的学习大多处于教育的初级阶段,这是为了教育的高级阶段打基础。但是,离开了学校,人类对于所有事物的学习,基本上都是靠自我学习。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为在个人。”老师教给了学生基本的概念,但是每个学生的理解是不同的,认识层次和角度不同,必然影响学习的效果。而体育,音乐,美术就是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在影响着学生的理解,认识层次和角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体育,音乐,美术的学习,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在重复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不同。对文化知识重复学习,会让人厌烦,如果老师让你把一道题做十遍,你会很清楚的知道,老师是在惩罚你,因为,没有任何必要把一道题做十遍。但是如果你的钢琴老师让你把这个曲子弹十遍,你不会认为是在惩罚你,因为你弹一百遍可能都还弹不好。 体育,音乐,美术在重复的过程中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虽然,表面上在做同样一个动作,在弹同样一个曲子,在画同样一张画,但是由于你的熟练程度不同,专注度不同,情绪不同,你的感受也会不同。你可能从刚开始的沮丧,紧张,到后面的开心,放松,这种情感体验的变化是非常大的,在变化的过程中,孩子会慢慢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在这整个变化的过程中,孩子自己是主宰。这完全不像文化知识的学习,学习文化知识的时候,学生可能不理解,只是听了,记住了,就会做题了。或者,学习不好,家长给学生报几个补习班,可能也能起到效果。但是,体育,音乐和美术,完全不是这样的,老师和家长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不管老师多努力,家长多着急,都替带不了他们。而能给他们带来进步的,没有捷径,就是练习。但是简单机械的重复,是没有意义的,必须是用心的练习,才能产生效果。因为,如果你不用心,你不知道自己这次做的好在哪里,差在哪里,你下次怎么调整呢?你都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调整,你怎么能获得进步呢?这时候,就体现了体育,音乐和美术的最大价值,即培养孩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纠错的能力。 实现自我教育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第二,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纠错的能力。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知识储备都没有,自己凭空想象,那是瞎想。如果一个人读书破万卷,可是死读书,不能应用于生活,那也是废物一个。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只有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不断的调整自己,才能跟得上社会的发展。而我们调整自己过程,就是在实现自我教育。如果一个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或者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愿去改,他怎么可能自我教育呢?如果一个人不能够自我教育,他怎么能在离开学校之后,学习新的知识,跟着社会共同成长呢?其实,区别一个人的教育水平,不是文凭,而是自我教育的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哪怕是博士毕业,也是教育的半成品,一个人如果有很好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哪怕是小学毕业,也可能在某些领域达到常人所不能及的高度。 学习体育,音乐和美术,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纠错的能力,还会带给孩子很多其他方面的好处,比如说,培养孩子的耐心,培养孩子认真努力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的自信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总之,让孩子学体育,音乐和美术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体育,音乐和美术方面的才能呢? 我被很多家长问过怎么培养孩子的体育才能,我每次也都试着回答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复杂了,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判断,在这里我对我的观点,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具体怎么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关键还是要看家长和孩子本身,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我对音乐和美术没有研究,但是我想他们做为孩子兴趣爱好的一部分,跟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爱好有共通之处,所以就放在一起了。 我认为培养孩子的体育才能,第一点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其实,我认为,兴趣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兴趣本身,不会教孩子任何东西,所以不能称之为老师,但是有了兴趣,孩子就会愿意去学习,所以,我称之为打开心门的钥匙。兴趣是怎么产生的?这有很多种可能,有可能是被父母,朋友和同学影响,也有可能是“一见钟情”。如果,没有兴趣怎么办? 我觉得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去培养兴趣。这些引导的方法本身没有什么复杂的,无非就是家长陪孩子玩,让他跟同学玩,参加一些相关的活动等。但是,怎么用,这要根据孩子本身的特点再安排。比如说,外向的孩子,可以直接给他报个学习班,让他直接自己决定喜不喜欢,要不要学。内向的孩子,要是直接报班可能就不合适了,因为他可能因为害怕在人多的环境下学习,而产生对这个项目的抵触情绪。这时候,小班教学,家长参与,等他喜欢上了以后,再让他到人多的环境中学习,可能会更适合他。我觉得培养孩子的兴趣的原则就是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勉强。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如果你没有找到你孩子的兴趣,那就多跟他交流,多去尝试不同的项目,总会找到他的兴趣所在。 第二点是擅长。尽量去帮孩子选择他们擅长的项目,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更让人开心的了。让孩子优先去尝试你认为他比较适合的项目,什么是适合他的项目,这就要靠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多观察,多了解了,分析他的性格,身高,反应,协调等不同方面,综合考虑。每个人的才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能手不太灵,但是脚好使,有的人可能跑步不行,但是游泳很好。人与人的区别是非常大的,并且这种先天上的区别,后天是很难改变的。不是说孩子不能学他们不擅长的项目,只是他们在学的过程中会承受比别人多的多的打击,并且可能结果还不会很好。 第三点是练习。不管孩子学什么,一定要强调练习,只有在用心练习的过程中才能培养他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纠错的能力,也只有用心练习才能获得进步,从而增强他的兴趣和自信。如果你的孩子说,他喜欢某一个项目,但是不愿意练习,那你就应该告诉他这不是真正的喜欢,如果不愿意练习,你会立即停止让他继续学这个项目。这是原则,不容挑战。因为体育,音乐和美术,这都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报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能做好的,这不是老师说说就能获得进步的,如果不练习,这是在浪费所有人的时间。练习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但是一定要保证质量,要用心,不能应付时间,不用心的机械的重复,没有任何意义。 第四点是态度。我认为态度比结果重要。不管你的体育取得了什么成绩,音乐获得了什么奖项,画画得到了什么荣誉,这都是技术层面的结果。如果你今后不从事相关专业方面的工作,这些东西对你的生活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是在学习这些东西的过程中,孩子会明白专注,努力,耐心,勇气,自信等的重要性,而这些优秀的品格会帮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获得成功。当我们看到某些人在体育,音乐和美术方面获得成就的时候,经常会说: “他是一个天才”,好像这种才能是他与生俱来的一样。我不否认,天赋在体育,音乐和美术中的重要性,但是正确的态度才是让这些天才成功的护身符。 第五点是先扬长再补短。我觉得不管小孩学什么,都应该先扬长再补短,不要一开始就盯着小孩不足的地方。人肯定是有长有短的,等他长处得到了发挥之后,再去补短,即使会受到点打击,也不会没有自信,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是有长处的,长处还没有发挥的时候,你就去补短,会让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容易把自信打击没了。而没有自信是最可怕的事情,当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做好的时候,那就真的做不好了。 第六点是一定要跟老师交流。你要相信即使是最好的老师,也不能了解孩子的方方面面,要经常跟老师交流,告诉老师孩子最近的学习状况,在家练习的投入程度等,让老师及时了解情况。有的家长,上课的时候,把孩子送过来,下课的时候,把孩子接走,课后也不跟老师交流。可能是因为这些家长对老师极度的信任,但是我觉得这样是不合适的,适当的跟老师交流,让老师更了解孩子的情况,对于老师上课是有极大的帮助的,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因为同样的教学方法,可能对别的孩子有用,但是对你的孩子效果不好。老师对孩子越了解,教学会越有针对性。 02/23/2016 |
ACTIVITIES > Tenn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