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2017 11月17日,美国司法部向著名的哈佛大学发出两封信函,证实已开始着手调查哈佛大学在招生过程中被控对亚裔实施歧视性区别对待政策的问题,并指责哈佛大学未能配合调查. 信函之争 据报道,今年早些时候,美国联邦司法部民权司向哈佛大学发出公函,表示因2014年非政府组织“公平招生”(FairAdmissions)提起诉讼,要求要求联邦法院阻止哈佛在未来本科招生中以种族为由筛选学生,指责哈佛违反《民权法》第六章规则,蓄意歧视亚裔美国考生,因此司法部民权司决定就此指控展开调查,要求哈佛大学提供一份“单一文件”,以澄清是否确实存在“根据报考者族裔背景筛选被录取者”的行为。 对此哈佛方面的反应显得信心十足:10月初,哈佛大学代表律师、华盛顿维尔默.海尔律师事务所(WashingtonlawfirmWilmerHale)合伙人维克斯曼(SethWaxman)发电邮给是司法部民权司代理总检察长戈尔(JohnM.Gore,),称大学官员很清楚相关第六章义务,但“在这种情况下展开调查是非常规的,大学希望澄清这一决定的法律依据和理由”。他还称第六章要求“及时调查”,但引发调查的诉讼是两年半之前的;11月7日,他再次致电邮给戈尔,希望和司法部签署保密协议,且继续质疑所谓“不正常调查方式”。 让维克斯曼和哈佛方面始料不及的,是司法部民权司迅速而严厉的反应。 11月17日的两封司法部信函,一封发信人为戈尔,另一封则是由民权司的唐纳利(MatthewDonnelly)发出。 戈尔的信函称,哈佛提供了一份过期两个月的文件,不符合《民权法》第六章义务;唐纳利的信函措辞更为严厉,指称维克斯曼错误地对司法部根据《民权法》第六章调查哈佛大学提出质疑,甚至“提出一个限制访问保密文件的反建议”(当指11月7日电邮所提的“保密协议”)。 民权法与平权法案 哈佛之所以理直气壮,是因为他们自信有法可依——这个法就是1965年通过的《平权法案》(Affirmativeaction)。 这个法案的实质,就是以“平权”为依据,要求给予非洲裔、拉美裔、犹太裔等部分少数族裔在入学、就业等方面特殊的照顾。该法案通过的初衷,原本是希望弥补美国历史上歧视少数族裔的过错,给予后者更多补偿,但由于黑人、拉美裔相对不重视文化学习,而亚裔则是美国相对最重视文化学习的族裔,这种“平权”逐渐演变成对亚裔和其它一些族裔的“不平权”。 进入20世纪末,民主党人尝到非洲裔、拉美裔票仓的甜头,在推动“升级版”平权法案方面劲头十足。2014年,民主党人在加州提出《州教育平权法案》(SCA5),希望将“根据族裔分配学校入校名额”的“平权原则”扩展到公共教育领域,这项争议性极大的议案得到时任总统奥巴马(BalackObama)和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Clinton)等人的积极支持,仅因民间反弹实在太大才被搁置。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敏锐地抓住白人和亚裔对“教育平权矫枉过正”的反感,表示一旦当选会“认真检讨”这项政策,特朗普在主流传媒和观察家普遍不看好的背景下当选,“平权之争”也当记一功。此次哈佛事件,司法部有关部门态度严厉,而奥巴马时代司法部民权司教育机构主官巴尔加瓦(AnurimaBhargava)却在21日不顾瓜田李下(她在哈佛有奖学金项目),出面宣称行为“似乎不寻常,因为联邦教育部门2015年已考虑过这一问题且决定不予追究”,这背后的奥妙一望可知。 特朗普的“撒手锏”则是前面反复提到的《民权法》第六章。 《民权法》第六章是1964年《民权法》的一部分,旨在防止接受联邦资助的机构实施种族歧视。根据《民权法》第六章,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任何项目都不能以种族、肤色、国籍等理由对部分申请者加以歧视,而哈佛大学自1964年以来就接受了联邦政府的资助。 很显然,《民权法》和《平权法案》在这里“打架”。美国是案例法国家,此次哈佛之争最终如何定案,将成为今后类似争议的裁决标尺,正因如此才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 司法部民权司称,“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得出哈佛不符合第六章义务的结论”,且很多消息都称,司法部将对奥巴马时代延续下来的“平权政策”加以重新考虑。 对于《平权法案》的不满由来已久,如曾有人举例指出,密歇根大学给普通考生的SAT满分评估打18分,但非洲裔、拉美裔评分却高达20分,这意味着一个SAT考满分的亚裔学生,总分居然会比一个SAT零分的非洲裔学生还低。哈佛今年3月份公布的报考人数是395006,录取仅2056,录取率不到5%,其中22.2%是亚裔美国人,14.6%是非洲裔、11.6%是拉丁裔美国人,许多质疑者称,如果公平按照成绩和综合表现,亚裔的比例会高得多。 自认为受到“逆向歧视”的人群状告相关大学的例子早已有之,其中包括2015年5月,64个亚裔美国人组织联合提交行政诉讼,要求解决哈佛“招生中针对性歧视亚裔”问题,但奥巴马时代并未受到重视最高法院曾多次就涉及“高等教育平权政策”的诉讼加以裁决,最近一次是2016年6月,当时最高法院4:3维持了得克萨斯大学一项根据种族区别区别性接收报名学生的决定,哈佛方面正是以此裁决为由认为“不应责怪我们”,但批评者认为,这一裁决适用范围狭窄,不应作为此次哈佛大学亚裔歧视案的参考案例。 哈佛大学代表律师维克斯曼(SethWaxman)21日拒绝评论,司法部发言人奥马里(DevinM.O’Malley)在电邮中称,司法部“认真对待任何可能侵犯个人公民权和宪法所赋予权利的行为,但目前不予置评”,而焦点人物维克斯曼则保持沉默。 “公平招生”组织发言人布鲁姆EdwardBlum11月20日发表书面声明,称哈佛几十年来一直不公平、非法地以“你是亚裔”为由限制录取数量,这种“刻意的种族平衡已被联邦机构忽视太久,此次调查是个好的开始”。 加拿大呢 人们不应忘记,2010年11月10日,时事杂志《麦克琳》和日报《多伦多星报》分别刊出文章,用“学生民调”的形式抨击加拿大的名牌大学“太亚洲化”(TOOASIAN)的往事。 当时这两家媒体援引多伦多等一些城市的学生、家长的话,称加拿大大学,尤其女皇、西部、麦吉尔等名牌大学里充斥着“过多的亚裔学生”,并借一些受访者之口,称这些亚裔学生的家长“威逼利诱子女非进名牌大学不可”,说亚裔学生是“靠成为分数机器进入名校”,然后“放弃社会活动和交际死读书”,在学校里名列前茅。摘登《麦克琳》杂志文章的《多伦多星报》则提出这样的问题:“TOOASIAN”后,那些“本土学生”去哪里读书? 当时这一“针对性报道”引发广泛不满,一些华裔和亚裔社团,如“全加华人协进会”强烈要求《麦克琳》杂志澄清并向亚裔道歉,“协进会”指出,“TOOASIAN”的说法让人联想到1979年的W5事件,当年最大私营电视台CTV的W5专栏做了一期“加拿大校园充斥亚洲生源”的节目,但镜头中的“亚洲生”几乎都是本地亚裔,不少华裔、亚裔议员、名人也站出来,要求《麦克琳》作出澄清。 许多非亚裔对《麦克琳》的言辞也表示不满,如约克大学的杰特.赫尔(JetHull)11月15日投书《国家邮报》,认为《麦克琳》的言辞“排外”,和1920年哈佛校长“大学过于犹太化”的言论如出一辙;多伦多大学校长则表示,从未听说本校有学生抱怨亚裔太多,亚裔生对课外活动“和其他学生一样投入”。此事甚至还惊动了时任联邦移民部长的康尼(JasonKenney),后者在当年11月28日借出席安大略省密西沙加市一次官方活动之机表示,对某个族裔学生太多或太少品头论足很不合适,亚裔学生勤奋好读,所以升学更多,这是很正常的,“难道成绩好升学机会就高也有错么”。 迫于强大压力,《麦克琳》三次修改标题,在该杂志网站上,先是将标题“TOOASIAN”加上问号,继而加了副标题,最后改为“入学争议”,该杂志还发表社论,声称“无意冒犯亚裔社区”,但借口文章系源自旧的学术研讨文件,拒绝向亚裔道歉。 很显然,相对于美国“常春藤”的顽固,以多元文化为宗旨的加拿大政界、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政治正确”得多。但这并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即在加拿大大学界,针对亚裔的“隐形歧视”仍普遍存在。 更值得重视的是,加拿大亚裔、华裔同样是“哈佛式平权”的受害者:出于市场利益考量,“常春藤”并没有将这种让亚裔吃亏的“平权”手段适用于国际生招生,但享受和美国亚裔、华裔生同等待遇的加拿大亚裔、华裔生,却要受这种“平权”的严重影响:曾有大温华裔吐槽,说自己的两个孩子一个随父母移民加拿大,另一个留在上海,结果留在上海的轻松以国际生身份考入“常春藤”,移民加拿大的却只得“转进”加拿大的大学,这位家长因此怀疑“难道同在北美的加拿大,考‘常春藤’会比在中国更难”,并自嘲“这是不是错觉”——不,这不是错觉,而是“哈佛式平权”必然的结果。“特朗普旋风”能否扭转这种饱受争议、却运行数十年且步步升级的“平权”趋势,目前还看不清楚。 反对细分的2个例子: 犹太人的心血管病 + 黑人运动基因 关于亚裔细分这个问题,参照别的少数民族的经历,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为什么所有的亚裔应该反对细分。 一个例子是犹太人反对对犹太人的心血管病单独进行数据追踪。这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我是20年前在读书的时候听犹太同学讲的。对犹太人进行心血管数据追踪是犹太人医生提出来的,他认为犹太人可能患心血管疾病风险比较高,从医学角度来说追踪调查研究便于预防,是纯医学问题。这个提议被犹太人社会活动家反对,认为这个数据的存在可能被用来作为向犹太人提高insurance premium 的依据,而且一旦有人要对犹太人进行灭族,这样的数据就太方便了。当时我的同学觉得这些社会活动家太paranoid , but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中文就是:居安思危。 另一个例子是黑人反对对黑人的运动基因进行分析。大家都看到黑人几乎垄断职业运动市场。我在做基因排序的仪器的时候一个黑人医生说他还有很多黑人医生想分析黑人的运动基因。在黑人内部被民族主义者打压。而且几乎找不到支持者,即使觉得这些医生有道理的人也劝他们等几年再说。原因就是那个时候基因研究还在“大排序”阶段,这些研究的结果可以被用来作为“黑人天生要犯罪”的依据。 这两个事都是我听局内人说,他们也许觉得我是局外人,知道了没有关系。但是我看到的是这样几点:1: 提出建议的是本民族人,而且可能是高智商成功人士,提出的时候也许没有恶意。2: 提出这些建议的人缺乏对“敌人”的了解。人做一件事当然会考虑到做这件事的好处,但是常常会把害处考虑不够。3: 数据本身的确是无害的。但是数据作为公共信息,你可以用,你的敌人对手也可以用。4: 隐私概念。一个人的具体数据是个人隐私,一个种族的具体数据是种族隐私。用隐私交眼前换蝇头小利不值得。 Comments: (11/13/2017 @ 以前读过一篇文章是支持亚裔细分法案的人写的:主要观点就是疾病问题,特别是华裔社区的肝病,肝癌,和肝炎病毒携带问题。说有了细分后,就可以更好帮助华裔社区疾病防治等。我当时读到这里就觉得有问题。表面上是为大家健康,可是会引发不可测的社会问题。试想,如果美国人都认为是华裔从大陆带来了肝炎病毒,危机他们健康的话,那华裔不就变成了“过街老鼠”?工作、学习、上学等等都变成麻烦了…… 所以坚决抵制这种披着“健康”的温暖外衣,实则内藏祸心之举!作为华裔,自己要警惕这样的温暖外衣,避免自掘坟墓! 美大学招生 人口最多白人只分3类 亚裔却细分10类 美国亚裔教育联盟(AACE)9日致信大学“共同申请组织”(Common Application Organization),要求停止将亚裔细分为十个类别。联盟认为,细分的目的就是搞非法的种族配额,勤奋学习、成绩优秀的华人和其他亚裔孩子,将成为族群细分后的最大受害者,将会严重降低大学录取学率。 今年大学共同申请组织设计的表格,将亚裔细分为十个群体︰华裔、印度裔、日裔、韩裔、菲裔、巴基斯坦裔、越南裔、其他东亚裔、其他南亚裔、其他东南亚裔。然而,美国人口最多的白人只分为三个群体。 美国亚裔教育联盟副主席欧阳了寒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指出,亚裔是美国人口最少的族群之一,共用申请表却使用十个子项目对亚裔作微观细分。这种对亚裔申请人细分的结果,只会加深很多大学包括长春藤盟校,对亚裔学子普遍存在的种族歧视。他指出,这种做法不但非法,而且违反道德准绳,侵犯申请人隐私。无论联邦政府还是任何州政府,都没有立法授权民间教育团体,对亚裔美国人细分十个族群。他举例,美国人口最多的白人,在申请表上仅有三个子项目。而白人来源或出生地,包括欧洲和其他大洲50多个国家。 欧阳了寒指出,“共同申请组织”的作法引起华裔家长们强烈反弹,他们认为此种做法前所未有。亚裔内部发展并不平衡,在教育领域内,中、日、韩、印度目前领先。如果细分会进一步突出少数亚裔族群的优势,将他们推向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更容易受到重点大学包括藤校的限制,可见居心叵测。 美国亚裔教育联盟主席赵宇空指出:“所有孩子,无论在美国出生或是归化入籍,都是美国公民,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在大学申请过程中对亚裔申请人细分,这是非法、不道德并造成种族分化的行为,只会给那些歧视亚裔孩子的大学,便于非法限制勤奋学习和成绩优异的亚裔孩子的录取机会。该共同申请组织应立即停止这种歧视性做法。所有亚裔孩子都应该抵制这种对他们隐私权的非法侵犯,拒绝选择这些具有分裂性质的细分类别。 ” 亚裔教育联盟在9日严正要求共同申请表组织,立刻停止对亚裔申请人非法细分,并推出个人请愿书网站,呼吁华人积极参加抗争,踊跃签名并广为转发︰ (MA) 2018 参议员候选人 Dr Shiva Ayyadurai 在反亚裔细分集会上的讲演 | 中印社区联合起来反亚裔细分 8/27/2017 Dr. Shiva Ayyadurai speech on MA protest against Asian American Data Aggregation bill - Aug 27, 2017 (Boston, MA) 中印社区联合起来反亚裔细分 - 8/27/2017 「為何只細分亞裔?」 波城聚2百多人反歧視Comments: (8/07/2017 @徐菁) CAPA-HC received a media request for comments on DOJ potentially investigating college affirmative action policies. CAPA board passed a vote to send the following responses: We welcome the news of the DOJ investigation. It is long overdue for Asian American community. Asian Americans as a minority group have endured racial discrimination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our nation.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of 1882, the first law implemented to prevent a specific ethnic group from immigrat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was only repealed in 1943 after many Chinese men served in the US army, fought for and even died for our country. The Japanese Americans were forced to the internment camps during the WWII. Now Asian American applicants are suffering from discriminatory college admissions practices such as illegal use of blunt racial quotas and racially-differentiated standards. Like the originators of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these colleges use same excuse for their discrimination: there are too many Asians (Chinese). There are better ways to achieve diversity than the use of race-based discriminatory policies and practices. Asian Americans deserve equal education rights just like any other ethnic group. (8/07/2017 @小迷糊) Very nice reply. 顺便给哈维的CAPA-HC做个广告。全称哈维华人家长联合会 Chinese American Parents Association - Howard County 欢迎大家加入(https://www.capa-hc.org/membership-hnsxf, 徐菁是chair), 会员有普通(general, 免费)和资深(senior, $25一年)两种,senior member 有投票权。 Arizona亚裔联盟 就亚裔细分议案与州参议员 Kimberly Yee 沟通 - 7/20/2017 今天会议纪要(Frank 版) 7月20日下午, 亚利桑那亚裔联盟(AZAA)就SCR1012(亚裔细分)议案与州参议员Kimberly Yee (余艳芬)在州参院会议厅举行了沟通会议。来自大凤凰城地区的多个华裔社团代表及侨领以及民众60余人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的促进者之一,来自Chandler的华裔市议员黄馨民(Sam Huang)也出席了会议并发言表明反对立场。会中,亚利桑那亚裔联盟(AZAA)副主席张传东就亚裔细分的危害进行了精彩论述。张传东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对该议案逐条刨析,深刻揭露了其声东击西的险恶本质。 与会代表亦踊跃发言,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强烈反对该议案对亚裔进行细分。 在各方强大的压力下,余艳芬议员声明她不再支持该议案的立场,且承诺今后不再推动类似提案。 参会双方最后达成共识,同意今后加强沟通交流,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Chinese Americans Lashing out at Asian Dis-aggregation Legislation (7/20/2017 Rhode Island) "照片中的孩子们都是本地人带来的,很多父母开始觉悟" (Arizona) Andy Zhang on Radio Lashing out at Asian Dis-aggregation Legislation and Arizona SCR1012Andy Zhang VP of AZAA Lashing out at Asian Disaggregation Legislation and Arizona SCR1012(Original)亚利桑那亚裔联盟与Senator Kimberly Yee (余艳芬)沟通纪实罗德岛反亚裔细分抗议纪实雨尘一说 | 反细分 吼出华裔的心声 | HAN, Liu, CPA | 韩柳 President, Principal Loan Consultant, Leader Funding, Inc. 电话: (240) 784-6645 Rockville, MD Phone: 301-366-3497 |
OPINI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