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QA 回家要立刻洗澡?郵件可能沾病毒?


PSA Safe Grocery Shopping in COVID-19 Pandemic



4/20/2020

疫情QA 回家要立刻洗澡?郵件可能沾病毒?

(World Journal) 編譯林梅婕


圖:pixabay

新冠肺炎襲擊全球導致人心惶惶,民眾除了更加注重平常的衛生習慣,也開始擔心其他可能傳染的途徑,許多人更害怕身上的衣服、鞋子,甚至是郵箱裡的報紙或信件,是否都可能有機會沾染新冠病毒。

究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可避免的事物可能染上新冠病毒呢?傳染病專家、氣膠科學家及微生物學家等,列出以下幾個常見的問題,同時列出答案協助民眾解惑。

Q:回家後需立刻換衣服洗澡嗎?

A:研究結果顯示,病毒並不像小飛蟲會在空中亂竄,他們僅能在空氣中飄浮約30分鐘,因此沾到衣服的可能性也不高;若民眾確實保持社交距離,且外出皆為執行必要性目的如到藥局或超市等,專家們認為回到家可不用馬上換衣服或洗澡,但無論如何一定要洗手,因為雙手可能更容易透過空氣沾染到感染者的飛沫。

Q1:為何通常病毒不會沾到衣服?

A1:維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的氣膠科學家琳西‧馬爾(Linsey Marr)解釋,主要是因為我們對病毒來說體積太大,而人類移動的速度又相對比病毒緩慢,這就好比小蟲子只有在車子快速行進時,才會被黏在擋風玻璃上一樣。

馬爾說:「通常人類移動的速度沒有辦法快到讓病毒黏在身上,一般來說氣流會隨著人體移動把病毒從我們身上帶走,但只有帶源的飛沫範圍較大,才可能會沾在我們的衣服上」;因此出門在外若周遭有人對著你打噴嚏,就可能需要回家立刻換衣服和洗澡。

Q2:頭髮或鬍子可能沾到病毒嗎?

A2:如同上述原因,只要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這點也無需擔心,華盛頓大學小兒科傳染病教授詹諾夫斯基(Andrew Janowski)說:「要將病毒傳染給對方需要更大量的病毒,然後剛好你觸摸到沾有病毒的毛髮處,接著再摸臉上其他部分才可能感染,但這機率又相對更小。」

Q3:甩衣服能甩病毒?分類洗衣?

A3:如果只是一般的髒衣服其實不需要太擔心或特別分類,不同於諾羅病毒,冠狀病毒對肥皂和洗衣精相對脆弱許多,所以只要徹底將衣服洗淨就能確保病毒不會殘留。

然而,處理已感染患著的衣物就不能掉以輕心,必須遵守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建議,將衣服用最熱的水徹底洗淨後烘至全乾。

Q4:郵件或包裹可能沾病毒嗎?

A4:目前沒有任何案例是經由包裹或信件傳染的,理論上病毒透過信件傳播的可能性也非常低,但專家建議取件後仍須洗手;如果你仍然很擔心,不妨採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建議,讓包裹抵達後靜置24小時後再取件。






3/28/2020

外出後需要換洗衣服嗎?專家告訴你

(World Journal) 編譯樊蕙


專家說,疫情期間,在人潮擁擠的場合中被別人觸碰到衣物後,就必須更換。圖為洛杉磯一家超市門口的人群。(美聯社)

為了避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是否該更常清洗或更換衣物?傳染病專家表示,基本上民眾不需要提高換洗衣物的頻率,而且切記,洗手比洗衣服更重要。

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莎拉•福圖(Sarah Fortune)在給財經新聞網站MarketWatch的電子郵件中寫道:「一般民眾不必為衣物擔心;如果是醫護人員並且可能接觸高濃度病毒,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但多數人只需注意手部和臉部。」

儘管目前還不清楚新冠病毒與衣物和織物如何互相影響,佛羅里達州聖彼得堡約翰•霍普金斯全兒童醫院( Johns Hopkins All Children's Hospital)小兒科傳染病醫師杜莫伊斯(Juan Dumois)說:「比起多孔的織物,新冠病毒在無孔的固體表面上能存活較久」;他也說,新冠病毒在聚酯纖維等「人造纖維」上的存活率比在棉布上高。

曾在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服務的紐約醫學院衛生科學與實踐學院院長阿姆勒(Robert Amler)指出,在人潮擁擠的場合中被別人觸碰到衣物後,就必須更換;但若沒有被別人接觸到衣服,「之後洗衣服是謹慎的作法,但可能不是那麼必要。身穿諸如皮革或乙烯基塑料材質等表面光滑的衣服,在公共場所久待後擦拭清潔,是聽來有理的建議,但沒有科學根據。」

波士頓塔夫茲醫學中心傳染病醫師蓋博艾拉•安杜哈•瓦茲克斯(Gabriela Andujar Vazquez)表示,一般民眾例行出門買菜回家後不需要更常洗衣服;較重要的是,在觸摸到別人咳嗽過的衣物後必須要洗手。

杜莫伊斯說:「用熱水洗衣比冷水好;烘乾機的高溫也能幫助消滅新冠病毒」;瓦茲克斯則稱,使用一般的洗衣精和水即可。在自助洗衣店洗衣服時,最好挑人較少的時候,同時注意手部清潔。


原文链接>>











3/07/2020

新冠肺炎复阳之谜:武汉医生复盘6种可能

令人匪夷所思的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院后“复阳”事件目前尚无定论。武汉一线医生撰文分析,其原因可能包括病毒的全新特征;免疫力降低病毒清除不彻底;激素治疗延长带毒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影响;检测技术不到位等。

近日,这一研究以网络预发表的形式刊登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上,三名作者均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通讯作者为该科主任医师刘辉国。

作者建议,应分层管理患者的出院标准。高龄、有基础疾病或重症及危重型患者可能要进行相应处理措施,对长期吸氧难以完全脱氧的患者要采用不同出院评估标准,以保证彻底治愈患者,防止出院后“复发”。


方舱医院负责接诊的工作人员在给病人登记信息。

可疑的“复发”

依据临床指南,患者出院前需要经过多次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后方可出院。

通常意义上,检测“阴性”意味着患者体内已基本没有新冠病毒。但随着新冠肺炎患者不断出院,“复阳”事件也在各地隐现。公开资料显示,湖北、四川、广东、天津、江苏、海南、陕西等地均有报告出院患者复阳。

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铁曾透露,广东省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出院患者中有14%存在“复阳”的现象。谈及各地的“复阳”事件,多地专家都表示,尚未出现复阳患者传染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旃近期曾撰文介绍,该院收治的18名新冠肺炎患者经治疗,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呈阴性,按治疗标准可出院。

随后,医院对上述18人延迟出院后再进行咽拭子核酸检测,发现13名患者出现阳性结果。

“随着治愈出院人数的增加,我们在临床中发现部分患者在达到临床出院标准后出院,1周左右个别患者再次发热,或复查核酸检测再次阳性。”前述论文写道。

“复阳”原因1:病毒特性

出院患者“复阳”的原因尚无定论,这也引起了各方困惑。“究竟是由于出院标准过于宽松,还是病毒真的复发,目前尚不太清楚。”作者基于临床经验和相关研究分析了可能的原因。

第一个可能的原因,或与新冠病毒的特性有关。已有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是一种近期才出现的重组病毒。所谓重组,是通过破坏和结合核酸分子来交换遗传物质,从而产生新基因组恶化的过程,是复制和转录等基本自然过程之一。

作者认为,RNA病毒的天然重组是冠状病毒自然进化的一个要素。病情反复、迁延可能恰好是这种全新病毒的特征性表现,因为对其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造成了患者出院后"复发"的现象。

“复阳”原因2:免疫功能降低

第二个可能的原因,或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有关。现有研究发现,病毒性肺炎死亡患者多种免疫细胞的数量均明显降低等情况。作者也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出院后“复发”的患者通常高龄、免疫功能差,且有较多合并症。

“因此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可能导致病毒清除不彻底而发生‘复发、再燃’并在很大程度影响病情进展。”作者分析。

“复阳”原因3:受基础疾病影响

第三个可能的原因,是受基础疾病影响。现有研究显示,近2成的新冠肺炎患者都患有其他疾病,其中最多为糖尿病,其次为高血压。

作者分析,罹患基础疾病的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在住院或出院后更易复发或继发其他细菌、病毒感染,如果此时按常规出院,病情可能会出现波动,因此对此需要严密观察。

“复阳”原因4:糖皮质激素影响

第四个可能的原因,为受治疗药物影响的结果。从疫情爆发初期,糖皮质激素就被用于患者治疗,有统计显示,病情越严重的患者糖皮质激素的用量越大。

糖皮质激素被认为可以抑制炎症反应,避免肺部病变进展,改善呼吸道症状和低氧血症。有学者认为,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从而避免肺损伤继续加重。

不过,也有学者发现,运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毒性肺炎,可能会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使得病毒难以清除,增加继发性感染的风险。“临床中我们也发现激素治疗后带毒时间延长,停用激素后病情波动,甚至有可能导致核酸检测复阳。”作者分析。

“复阳”原因5:样本采集等有问题

第五个可能的原因,或为标本采样、处理及检测存在问题。据介绍,目前新冠肺炎患者核酸检测最常用的采样方式为咽拭子,即采集患者上呼吸道分泌物。

不过,新冠病毒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及肺部,并且需要一定的病毒量才能检测出核酸阳性,“进行咽拭子采上呼吸道样本时可能导致检出结果出现假阴性。”

作者表示,部分重症、危重症患者在病情好转后,往往因高龄、免疫低下、结构性肺病、肺部纤维化等原因,造成血液循环灌注不全面。其结果是,部分隐藏的病毒未完全被清除,或者细胞仍为带毒状态,但机体排毒量尚未达到核酸检测阳性所需的病毒量。

作者分析,若此时机体免疫力低下,未被完全杀死的病毒可能复发、再燃,导致病情反复。

“复阳”原因6:二次感染

第六个可能的原因,或为患者二次感染。通常来说,人体感染病毒后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并在治愈后一段时间内都能起到保护作用,可抵御病毒的二次侵袭。

“一般情况下患者治愈后,人体内就有了针对这种病毒的免疫力,所以再次感染的几率很小。”作者解释。

不过,作者也表示,作为一种新型传染病,抗体能起到多大的保护作用、持续时间多长等问题,目前都是未知数。已经痊愈的患者再次接触病毒还是有再感染的风险。

对于这点,也有专家表达了不同意见。军队前方专家组组长、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专家刘又宁认为,可以排除二次感染导致复阳。他表示,因为出院的病人都在进行隔离,接触不到传染源,并且体内已经有抗体了,所以不会发病。

呼吁严格出院标准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学界目前对新冠病毒的了解仍然不足,“复阳”原因也难以确定。对此,已有多名专业人员建议,严格患者的出院标准。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现行诊疗方案中的出院标准过于宽松,两次阴性后出现阳性的情况很多。”张旃就曾建议,已出院病人在隔离点隔离两周后,应再到医院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出院后四周再进行一次复查。

近期发布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也注意到这一问题。

该方案提出,出院患者应继续进行14天的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同时要求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公布的出院标准,要求符合肺部渗出性病变明显吸收、临床症状改善和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的标准,还同时要求出院患者的肛拭子(粪便)核酸检测为阴性。

这一标准较前述诊疗方案更为严格。上海市公卫中心医务部主任沈银忠也在3月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就目前随访的情况看,患者回家后康复状况良好,未发现核酸检测转阳的情况,也没发现患者出院后再传播他人的情况。

此外,据媒体报道,针对出院患者复阳问题,武汉市江岸方舱医院近日发布紧急通知,对拟出院患者抽血加做病毒抗体Ig-M与Ig-G的检查。

这两者均为免疫球蛋白主要成分,若检测阳性,则证明患者体内已有抗体。有专家分析,这是为了保证出院患者体内已产生抗体,以应对二次感染等问题。

建议定制个体化出院标准

针对于“复阳”的情况,论文作者还建议,应当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病情程度等因素分层管理,制定个体化的出院策略。

例如,对于未曾使用过激素的典型普通型患者,在满足治疗条件下,可以完全按指南制定的方案安排出院,即:未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基本正常,体温恢复正常超过1周以上,至少2次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胸部CT提示病灶基本吸收或仅少许条索灶。

对于使用过激素的典型普通型患者,则应当在前述基础上,要求糖皮质激素完全停药1周以上且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而对于大于60岁的高龄患者,可能难以达到病灶基本吸收的要求。作者建议,此类患者可以酌情延长住院时间。

对于重症或危重症患者,其双肺往往症状严重,治疗后部分患者可以完全吸收病灶,但也有患者难以完全吸收。对此,作者建议,其出院标准应当与老年患者相似。






2/28/2020

出院19天又核酸轉陽 為他辦歡迎儀式的鄰居全被隔離

(World Journal) 中國新聞組


小區居民為剛出院的王某舉辦「歡迎回家」儀式後,王某複檢又呈陽性。(取材自微信)

新冠肺炎疫情捉摸不定,江蘇徐州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24日治癒出院,社區領導找來社區人員、志願者和剛被解除隔離的鄰居們為他舉行歡迎儀式,不料他27日複查後又呈現陽性,重新被確診收治。他所在的樓房再次被封,參加歡迎儀式的人及送他們返家的司機如今均遭隔離。

紅星新聞報導,該王姓患者1月26日確診,其大女兒、大女婿、小女兒也於次日確診。2月9日,王男出院,經過14天醫學隔離觀察後,於24日回到家中。3天後的27日,王男主動做了核酸複檢,但結果顯示呈陽性(無症狀),小女兒也在複檢時發現核酸檢測呈弱陽性。目前,王男及其小女兒已經重新住院接受治療;排查到密切接觸者八人,已轉移至集中隔離點觀察。

針對網傳「社區領導組織歡迎回家儀式」的消息,上述泉山區宣傳部負責人稱,這一儀式並非街道辦事處組織,而是王男所在單元的居民自發組織,「這些居民也被隔離了14天,原本不熟悉的業主反而因此熟悉起來、變得團結,一些業主覺得他這一家人在鬼門關上走了一趟,就自發舉行一個很簡短的歡迎回家儀式。」

據報導,該負責人表示,王男所在單元共31戶,其中有人居住的為27戶,共65人,目前全部正在進行居家隔離。

但據觀察者網報導,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針對近期出院病例出現複檢核酸陽性情況做介紹時表示,經過專家組密切監測,已經出院但核酸複檢為陽性者,沒有再發生傳染別人的現象,其中一部分患者再次檢測的時候已經轉呈陰性,「由於新冠病毒是一種新病毒,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了解。」

此外,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級巡視員崔鋼表示,新冠肺炎是新的突發傳染病,是呼吸道傳染病,人群沒有免疫力,普遍容易感染。當前階段建議千萬不要放鬆警惕,依然要持續地做好個人防護。






2/26/2020

香港一佛堂涉聚集性发病 佛经跪垫上检出新冠病毒


  香港再现聚集性发病群组,位于香港岛北角的一处佛堂已累计有7名信众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全港新冠确诊患者增至85宗。2月25日,香港卫生防护中心表示,在佛堂的佛经封面、跪垫,以及洗手间的水龙头上采集的环境样本对新冠病毒测试呈阳性。

  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表示,防护中心曾于2月23日在该佛堂内外采集了33个环境样本,包括扶手、电梯、椅子、佛杯等。化验结果显示,电梯等公共场所的样本呈阴性,佛堂内有两组样本为阳性,一组来自经书表面和跪垫,另一组来自佛堂洗手间的水龙头手柄,该佛堂现已关闭。

  佛教是香港的主要宗教之一,据《香港年报》最新数据,香港现有佛教信徒约100万人,有超过400座佛寺及道场。北角佛堂的首宗新冠病例为2月19日确诊的70岁女患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分别在1月25日(正月初一)、2月1日和2月8日(正月十五)去过佛堂。

  在此后的6日内,分别有96岁、80岁、76岁、57岁、68岁、55岁的女信众先后确诊感染新冠,她们均在1月底和2月初曾到访这间北角佛堂。2月25日,与55岁女患者同住的儿子作为密切接触者,亦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其中,80岁女病人经常到访佛堂,并于1月25日和2月8日在佛堂逗留数小时,她于2月8日开始咳嗽及喉咙痛,是7名患者中最早发病者。

  卫生防护中心调查显示,7人并未有完全重合的到访时间,但其中6人均在2月8日到过北角佛堂。张竹君透露,该佛堂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会派发饭盒给信众,届时信众会上香、跪地求签,并持签到一间房内念经,再一起到另一房间用膳。因信众聚集时间长,一起吃饭时也不会戴口罩,如当中有人感染新冠病毒,很可能在佛堂用膳时传染给他人。

  因该佛堂没有访客登记纪录,信众之间也未必相识,追踪密切接触者不易,卫生防护中心呼吁曾到佛堂者主动致电联系。截至2月25日,已接获153人致电热线称曾到北角佛堂。张竹君表示大部分人都是较早前到过佛堂,已安全度过潜伏期,其中22人近期到访,将安排他们接受检疫隔离。

  韩国亦出现因宗教聚会导致疫情大范围传播的案例。截至2月25日上午,韩国全境确诊的893例新冠患者中,有731例集中于大邱市和庆尚北道,绝大多数与“新天地”教派的大邱教会,及暴发院内感染的庆尚北道清道郡的大南医院有关。

  这两处集中感染的场所,都与一名疑似“超级传播者”的病患有关。这名61岁的韩国妇女,她在2月出现症状前后到确诊感染期间,曾前往位于大邱市的“新天地”教会参加4次礼拜,其中后两次在教会接触总共1000多人;亦曾前往大南医院,参加新天地教领袖的哥哥的葬礼。

  早前,香港亦有多名确诊患者在发病期间到访教堂参与弥撒,天主教香港教区2月13日宣布取消所有公开弥撒及领受圣灰的仪式。2月24日,天主教香港教区称因应新冠疫情防控需要,继续暂停公开弥撒,呼吁信众观看网上直播及重温弥撤。

  2月25日新增的4宗病例中,55岁女信众就职于肯德基,负责炸鸡工作,张竹君表示,肯德基员工工作时都要戴口罩处理食物,加上炸鸡等食物温度很高,相信传播病毒的可能性较低,她工作的肯德基分店即日起关闭两星期。另外一宗确诊病例为港铁旺角东站工作人员,他发烧后已经请病假,张竹君指旺角东站现已进行消毒。




2/21/2020

義大利爆1死!增16確診 成歐洲疫情最慘國家

(World Journal) 記者王若馨


義大利單日爆增16起確診案例,圖為義大利倫巴底官員21召開記者會說明疫情。(美聯社)

據義大利媒體Padava Oggi報導,義大利出現首例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死亡病例,為77歲男性;另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ANSA),義大利官方21日公布新增16確診案例,其中北部倫巴底區(Lombardy)爆增14名,另兩名確診案例在東北部的威內托(Veneto);這使義大利確診人數爆增為19人,成為歐洲疫情最嚴重的國家。

目前倫巴底等區共十個鎮封鎮,影響約5萬居民;有250人因曾與患者近距離接觸,必須接受隔離。

倫巴底地區的第一例確診病患,是科多諾鎮(Codogno)的一名38歲男子,據信他是與最近去過中國的朋友見面後患病。

這名38歲男子之後將病傳染給妻子、以及一名跑步的同伴,而這名同伴又把病毒傳染給三人,這三人曾到過他父親經的酒吧。

該名38歲男子就醫時,再傳染給五名醫護人員及三名病人。

當地學校、酒吧、餐廳等公共及娛樂場所緊急關閉,當局呼籲居民避免外出。

目前在歐洲,德國有16例確診、法國12例,義大利衛生部長Roberto Speranza說:「義大利已有所準備。」

義大利有六分之一的人口住在倫巴底區,這裡是全球經濟火車頭之一,也是歐洲最富有的地區之一。


原文链接>>




2/15/2020

全球2/3人口恐感染新冠肺炎 美國做好最壞準備

(World Journal) 編譯郭宣含、徐榆涵


美國CDC成立緊急處理中心以因應新冠病毒。(美聯社)


新冠疫情日漸擴散,圖為英國一家醫院貼出告示,由於醫師接觸冠狀病毒病人,需要隔離,所以醫護人員不足。(Getty Images)

隨著中國新型冠狀病毒病例(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持續大幅增加,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多名感染疾病科學家警告,全球預估將有三分之二的人口遭感染;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也呼應,新冠肺炎可能持續到明年,最終恐在美國社區傳播;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正與流感監控網路合作,以因應快速變化的疫情。

國務院派包機 郵輪撤僑 

此外;華爾街日報14日報導,CDC一名官員指出,國務院將安排兩架包機,載回鑽石公主號郵輪上約380名美國公民及其家屬。

據悉,這些人返回美國後,可能會在加州特拉維斯空軍基地及德州的拉克蘭空軍基地隔離。

彭博通訊社(Bloomberg)報導,世衛顧問隆吉尼(Ira Longini)追蹤中國新冠肺炎(COVID-19)的傳染力,他預估最終全球恐有超過數十億人遭感染,遠超過目前官方約六萬人的數字。

一旦新冠肺炎擴散程度如隆吉尼所言,將顯示出中國嚴格控管措施有其侷限,包括對數千萬人的居住區實施隔離。

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稱讚中國的隔離措施為中國其他地區和全球爭取空檔防疫,不過隆吉尼指出,隔離可能降低擴散速度,但隔離措施生效前,病毒早有機會在中國和其他地方蔓延。

隆吉尼的模組數據是根據每一位感染者通常能傳播病毒給二至三個人,而且因為缺乏快速檢驗以及某些患者感染症狀相對輕微,都使專家更難追蹤擴散情況;就算有辦法將傳染力減半,還是約有三分之一的全球人口會感染新狀肺炎。

隆吉尼指出:「除非能改變病毒傳染力,監控和遏阻才能高度有效,否則隔離患者與其接觸者無法阻擋這種病毒。」

倫敦帝國學院研究人員佛格森(Neil Ferguson)也警告新冠肺炎的傳染力之高,他估計中國每天可能有多達5萬人遭感染;香港大學公共衛生教授梁卓偉也表示,若未嚴防疫情,全球將近三分之二的人將感染新冠肺炎。

與此同時,美國疾病防治中心也著手為疫情擴散至全美的最壞情況做好準備;該中心主任雷德費爾德(Robert Redfield)13日表示:「目前我們正處於積極控制模式。我們對這種病毒了解不多,病毒可能會伴隨我們度過本季或持續到明年。」

風險雖低 但可能迅速變化

雷德費爾德警告:「我認為最終病毒會找到立足點,美國將會出現社區傳播。」他估計今、明年可能出現社區感染,目前無證據顯示出現社區感染,但當局會加強監控。

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部長阿查爾(Alex Azar)14日表示,目前美國大眾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相當低」,但情況可能「迅速」變化;他表示當局已和流感監控網絡合作,西雅圖、舊金山、洛杉磯、紐約和芝加哥民眾出現疑似流感症狀,就必須進行新冠肺炎檢測,進行多層監控。

原文链接>>




2/11/2020


2月11日上午,撤侨人员离开空军基地前向空中扔掉口罩以庆祝。图片来自河滨郡公共卫生局官网

成功解禁!首批195名撤侨人员零感染

2月11日上午,美国第一批从武汉撤侨的195人,经过14天在南加州March Air Reserve Base空军基地的隔离检查后,得以顺利回家。临走前所有人也进行了最后一次检查,再次确定为阴性后,皆大欢喜,成功解禁。

中午,河滨郡卫生局协同CDC(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以及相关撤侨人员在空军基地附近召开发布会。


Photograph by D Ramey Logan, CC BY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9529558

第一批撤侨人员中包括了美国驻武汉总领事傅杰明以及他的家人。谈到大家终于结束了隔离的日子,他一度哽咽:我们今天可以顺利回家了。摘下口罩,就回想到这些天经历的一切。我们现在证明都是健康的。我们(撤侨的所有人)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他同时提到,在隔离检查的这两周里,工作人员把他们的生活安排的很好。大家很充实,有尊巴舞(Zumba)可以学,孩子们也可以上美术课。

美国驻武汉总领事傅杰明。美国中文网贺天摄 CDC全国健康保护部(DGHP)主任Nancy Knight称,所有CDC的工作人员在整个隔离过程都表现出了最高的专业性。CDC近几十年应对过不同的病毒和流行疾病,有足够的信心处理好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谈到最近由于病毒的恐惧而滋生的一些种族偏见言论和事件,她回应说,病毒的威胁是跨越种族的,美国的华裔和其他种族一样,我们现在一起在面对它。说亚裔有更高感染病毒的几率,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这两周的隔离工作,也是针对所有飞机上的美国人,并不仅仅是华裔。

卫生局人员称,所有人今天都很配合,大家非常激动,终于可以回家。目前工作人员已安排巴士搭载需要去其它城市的人前往洛杉矶或者安大略机场转机回家。目前这里仍有两名先前从洛杉矶国际机场转来隔离的疑似病例在此接受观察,他们不属于这195个从武汉撤离的居民。该空军基地未来是否仍长期作为病毒隔离观察的基地仍然有待讨论。


原文链接>>




2/10/2020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截至2月9日24时,累计确诊病例超过4万人。图为武汉市江岸区花桥街道志愿者9日在对街区进行排查工作。(新华社)

中国外交部:27名在华外国人确诊 两人死亡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10日在网上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披露,至今共有27名在华外国人确诊感染新冠病毒,两人死亡。

耿爽在回答路透社记者相关提问时透露以上讯息。他表示,27人中有三人已治愈出院,两名死亡病例也已通知外方,此外,还有22人正在接受隔离治疗。

两名死亡病例分别为一名美籍华人和一名日本人。耿爽透露,美籍华人是在2月6日晚上7时过世,指出该美籍华人在中国治疗期间,中方一直同其在华亲属保持联系,并予以积极救治。

至于过世的日本病例,耿爽透露日本公民是在2月8日凌晨过世,该日本公民在华治疗期间,中方一直同其家属保持联系,并予以积极救治。

耿爽分别对两名逝者表示哀悼,并表示中方已通过外交渠道将有关情况通报美方及日方,愿继续协助双方及家属处理好后续事宜。

此外,耿爽也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保护在湖北武汉的各国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他们的合理关切和要求。

他表示,世界卫生组织谭德塞总干事也多次强调,不建议仓促撤侨,最好的办法是留在原地并做好自我防护,因此也希望世卫组织的专业意见能够得到尊重。

对于希接回本国在武汉公民的国家,耿爽表示中方会根据国际惯例,依照中方有关防疫规定,做出相应安排并为此提供必要协助和便利。

原文链接>>



02/01/2020

最早上报疫情的她 怎样发现这种不一样的肺炎

来源: 长江日报


张继先在隔离病房查房 长江日报记者陈卓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2月2日讯(记者田巧萍)她很忙,接受采访的时间一拖再拖,只是叫记者“等通知”。

1月30日中午12时9分,她说:“你可以来了。”记者放下炒了一半的菜,骑上摩拜赶到她所在的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省新华医院),等了十分钟,她从病房出来。

张继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54岁,个头不足1.6米,话语轻柔,一双疲惫的眼睛透出和善。然而,就是这位温和的女医生,一个月前最早发现这场疫情苗头,并和院方一起坚持上报。


从早上忙碌到下午两点半,张继先才吃上中饭。长江日报记者陈卓 摄

7个相似病人4个来自华南海鲜市场

她判断“这肯定有问题”

2019年12月26日上午,医院附近小区的一对老两口因发烧、咳嗽看病,当时两人是自己走到医院来看病的,拍出来的胸部CT片,却呈现出与其他病毒性肺炎完全不同的改变。张继先让老两口叫来他们的儿子做检查,儿子没有任何症状,但CT一照,肺上也有那种表现了。

这一天,还来了一位华南海鲜市场的商户,一样的发烧、咳嗽,一样的肺部表现。“一般来说,一家人来看病,只会有一个病人,不会三人同时得一样的病,除非是传染病。”张继先给这些病人做了甲流、乙流、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与流感相关的检查,病人全部呈阴性,从而排除了流感。

张继先头脑中的疑团越来越大,12月27日,她把这四个人的情况向业务院长夏文广、医院院感办和医务部作了汇报,医院立即上报给江汉区疾控中心。

12月28日、29日两天,门诊又陆陆续续收治了3位同样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这一下就有7个一样的病人了。


张继先和同事正在商量工作。长江日报记者陈卓 摄

“这是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的病,同样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有4个病人了,这肯定有问题。”张继先判断,7个病人,症状和肺部表现一致,只是轻重有区别。张继先敏锐地意识到情况不对,立即又向医院进行了报告,并建议医院召开多部门会诊。

12月29日下午1时,分管副院长夏文广召集了呼吸科、院感办、心血管、ICU、放射、药学、临床检验、感染、医务部的十名专家,大家对这7个病例进行了逐一讨论,影像学特殊,全身症状明显,实验室检查肌酶、肝酶都有变化,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种情况确实不正常,要引起高度重视。追问到还有两例类似病史患者,到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去治疗,留下来的地址也是华南海鲜市场后,夏文广副院长立即决定:直接向省、市卫健委疾控处报告。

12月29日是星期天,省、市卫健委疾控处接到报告后快速反应,指示武汉市疾控中心、金银潭医院和江汉区疾控中心前往医院,开始流行病学调查。

傍晚,武汉市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业务副院长黄朝林和ICU主任吴文娟来到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逐一查看了这7个病人,接走了6位病人,其中轻症三位、重症三位,那一家三口的儿子坚决不去金银潭医院,留在张继先这里继续治疗,今年元月7日病愈出院。

张继先接受采访时坚定地说,疫情发现越早越有利于控制。“我们现在感觉自己做对了!”

2月1日,记者多方求证,各方信源均证实是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最早上报疫情,并评价给政府及早监测疫情争取了时间。


敏锐和防护意识

来自于“非典”时期的锻炼

在收治那一家三口住院时,张继先在呼吸科病房隔出一块与其他区域相对独立的地方,建立了有9张病床的隔离病房。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是离华南海鲜市场最近的两家三级医院之一。那6个病人被金银潭医院接走后,张继先的呼吸科门诊又陆陆续续收治了类似的病人。到元旦时,这9张隔离病床不够用了。

从发现那一家三口起,张继先就要求所有的呼吸科医护人员戴口罩。医院给他们科室批了N95专业防护口罩,“我们只有进入那个区域才戴N95,其他区域还是一般医用口罩。”张继先说。

与此同时,张继先嘱咐科室人员在网上订购了30套细帆布的白色工作服,12月31日那天,这批被她视为隔离服的工作服寄到了科室。


张继先正在穿戴防护服和眼镜,准备进入病房。长江日报记者陈卓 摄

自购的工作服被大家穿到了医生白大褂和护士服的里面。“不管怎么说,我们多穿一层,对自己防护就好一点。”张继先说。

这一套厚帆布的“防护服”一直到元月22日,钟南山院士明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能够人传人,才完成它的使命。这一天,医院给他们配备了三级防护服。

元旦期间,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的门诊量开始激增,由原来一天100人左右,增加到230人左右,收的像7个人那样的病人越来越多。张继先他们去给其他呼吸道慢性病住院病人做工作,让他们尽快出院,有的病人不愿意出院,医护人员就找各种理由劝说。

医院处处小心,因陋就简地把防护做到可能做到的极致。从最初收治那一批病人到现在,张继先所在的科室做到了无一例医护人员感染,无病人交叉感染。

张继先说,对传染病的防护意识生根于“非典”。2003年抗击“非典”时,时年37岁的她是江汉区专家组的成员,每天的任务就是下到各个医院排查疑似者。

“我从那个时候就有感觉了,什么叫公共事件,什么叫群体事件。”张继先说,医生看病,要问病人的住址、职业,这一下来了四个华南海鲜市场的,怎么会没有问题?“这就是‘非典’时期锻炼出来的思维。”


一位持续发烧的老者被家属架着来医院就诊,张继先马上让一名护士上去搀扶着去发热门诊

病人太多,医护人员太苦

“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

原定采访张继先的时间是1月29日中午,记者出发时,接到医院党委书记邱海芳的电话:“您现在别来了,张继先主任在病房大哭!”

1月30日,记者当面问起张继先悲伤的原因,她说:“病人太多了,我们的医护人员太苦了!”

1月26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第三批定点医院,收治病人由医院统一安排。病人太多了,必须按轻重缓急来统筹。

有的病人病情发展太快,手段用尽,还是走了,张继先大哭;有时防护服快没有了,口罩快用完了,张继先大哭……张继先说,这个传染病,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病人涌向医院,从来没有见过。

“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这一个月来,睡眠严重不足,体力严重透支,她竭尽了全力。

痛哭一场,她又一头扎进病房,那里是容不得她一丝马虎的战场。


采访中谈到逝去的生命和被感染的同事,张继先数次落泪。 长江日报记者陈卓 摄







01/30/2020

“肺功能恢复到完全正常是不可能的!”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 本刊记者/周群峰 摄

1月28日,胡坤城(化名)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出院。他成为湖北省首例运用ECMO(即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成功救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患者。

现年53岁的胡坤城是黄冈市人,在黄冈市黄州中心集贸市场从事家禽生意已20余年。

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黄州中心集贸市场内有200多个摊位,有卖菜的、卖调味品的、卖家禽的等,其中也有几家卖海鲜的。

“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名气很大。在黄冈市,从很多大酒店到黄州中心集贸市场,都从那儿进货。”胡坤城说。

据他介绍,去年12月20号左右,平日很少生病的他突然发烧、咳嗽。吃了三天感冒药后,高烧不退,体温一度升至39.3度。随后,进入黄冈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通过检查,医生发现他肺部有阴影,感染原因不明。1月5日,胡坤城转诊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

1月7日,他出现呼吸困难,昏迷过去。医院对其实施气管插管等紧急抢救措施,但病情未见好转。经院方评估,决定对他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治疗。

武汉市联合医疗救治专家组专家、中南医院急救中心副主任夏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如果不及时对胡坤城采取ECMO技术,就会有生命危险。

1月10日,胡坤城的体温降到36度左右,体征也比较稳定。1月12日,通过CT检查,他肺部功能基本恢复,相关指标也都达标。

ECMO是一种用于协助重症心肺衰竭患者进行体外呼吸循环的急救设备,也常被称之为人工肺或膜肺。其原理是将血液从静脉中抽出,流经膜肺氧合血红蛋白并清除二氧化碳,再将经过气体交换的血液输回患者体内。

ECMO既可以作为人工肺将氧合的血液送回静脉,再由心脏泵至全身,也可充当人工心脏,将氧合的血液直接推到动脉体循环。近几年,在肺炎、心衰等急症重症治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夏剑解释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受损严重,在人体外安放一个人工膜肺来替代工作,在维持患者正常呼吸的同时,可以让患者肺部得到充分休息。等患者肺部感染开始缓解,能够承担起机体功能时,就可以撤去体外膜肺。

不过,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ECMO技术属于拯救性措施,并不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在这次疫情中,ECMO技术只应用于危重症患者,是在对患者做了很多尝试都无效的情况下,患者在24小时内可能有生命危险时才用到。”彭志勇说,“目的就是保证患者不会因缺氧死亡,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据夏剑介绍,ECMO技术不能杀灭病毒,不是一种治疗手段,只是一种协助治疗手段。该技术在武汉金银潭、同济、协和等医院都可以做,但前提是要对患者的体质等情况进行严格的评估后才能进行。

夏剑还透露说,目前中南医院还有一名72岁的新冠肺炎患者在接受ECMO技术救治。这名患者因年龄偏大,所以评估时格外慎重,因其体质还可以,基础疾病不多,家属愿望也很强烈,就对其采用了这项技术。目前,该患者病情已经稳定下来,有望本周出院。

夏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仍需慢慢恢复。“但他们的肺功能要恢复到完全正常是不可能的,因为有些肺部组织损失是不可逆的,能使他们的肺功能支撑正常活动就可以了。”







01/26/2020

From: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guidance-prevent-spread-chinese.html


预防 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传播给家庭和社区中其他人的暂行指南

本暂行指南基于目前已知的有关 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和其他病毒的呼吸道感染传播情况。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将根据需要并在获得更多信息时,更新此暂行指南。

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其中一些会导致人类患病,而另一些会在动物(包括骆驼、猫和蝙蝠)之间传播。在罕见情况下,动物冠状病毒能进化并感染人类,然后在人群中传播,例如在中东呼吸综合症 (MERS) 和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 中所见到的情况。2019-nCoV 的人传人可能性尚不明确。以下暂行指南可能有助于预防这种病毒在家庭和社区的人群中传播。

此暂行指南适用于以下情况:

已确诊患有 2019-nCoV 感染或正在接受 2019-nCoV 感染评估的患者在家中接受治疗的预防措施

您的医生和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将评估您是否可以在家中进行治疗。如果确定您可以在家中隔离,您将由当地或州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监测。您应该遵循以下预防措施,直到医务人员或当地或州卫生部门告知您可以恢复正常活动。

除了进行诊疗护理之外,请留在家里

除了进行诊疗护理之外,您应该限制出门活动。不要上班、上学或前往公共场所,也不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出租车。

将您自己与您家中的其他人隔离
您应尽可能与家中的其他人待在不同的房间里。此外,您应使用单独的洗手间(如有)。

前往就诊之前,请先打电话联系您的医生
在您预约就诊之前,请致电医务人员并告诉他们您患有 2019-nCoV 感染或正在接受 2019-nCoV 感染评估。这将有助于医务人员的诊所采取措施,以免其他人受到感染。

戴口罩
当您与其他人在同一房间时,以及您到医务人员处就诊时,您应该戴上口罩。如果您不能佩戴口罩,那与您同住的人在与您处于同一个房间时,应戴口罩。

遮挡咳嗽和喷嚏
当您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挡口和鼻,或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您的袖子遮挡。将用过的纸巾扔到有塑料袋的垃圾桶中,然后立即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 20 秒。

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您的双手至少 20 秒。如果没有肥皂和水,并且您的手没有明显变脏,则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手部消毒液。避免用未清洗的手触碰您的眼睛、鼻子和嘴巴。

避免共用家居用品
您不应与家里的其他人共用碗碟、饮水杯、杯子、餐具、毛巾、床上用品或其他物品。使用这些物品后,应用肥皂和水对其进行彻底清洗。

监测您的症状
如果您的病情恶化(例如呼吸困难),请立即就医。在您预约就诊之前,请致电医务人员并告诉他们您患有 2019-nCoV 感染或正在接受 2019-nCoV 感染评估。这将有助于医务人员的诊所采取措施,以免其他人受到感染。要求您的医务人员致电当地或州卫生部门。

 

照护者和家庭成员的预防措施

如果您与已确诊患有 2019-nCoV 感染的患者或正在接受 2019-nCoV 感染评估的患者同住或在家里为其提供照护,则应:

  • 确保您了解并可帮助患者遵循医务人员的药物和治疗指示。您应该帮助患者获得居家基本需求,并在购买杂货、处方药和其他个人需求方面提供支持。
  • 家里只需留下为患者提供必需的照护的人。
    • 其他家庭成员应留在其他的住所或居住地。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则他们应该留在另一个房间,或者尽可能与患者隔离。如果可以,应使用单独的洗手间。
    • 限制没有必要的客人到家里来。
    • 避免老年人和免疫系统受损或有慢性健康疾病的人员接近患者。这些人员包括患慢性心脏病、肺病或肾脏疾病、及糖尿病的患者。
  • 确保家里的共用空间通风良好,例如使用空调或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打开窗户。
  • 经常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您的双手至少 20 秒。如果没有肥皂和水,并且您的手没有明显变脏,则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手部消毒液。避免用未清洗的手触碰您的眼睛、鼻子和嘴巴。
  • 触摸或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或分泌物(如汗液、唾液、痰液、鼻粘液、呕吐物、尿液或腹泻物)时,请戴一次性口罩、防护服和手套。
    • 在使用后,丢弃一次性口罩、防护服和手套。请勿重复使用。
    • 脱下口罩、防护服和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 避免共用家居用品。您不应与已确诊患有 2019-nCoV 感染或正在接受 2019-nCoV 感染评估的患者共用碗碟、饮水杯、杯子、餐具、毛巾、床上用品或其他物品。在患者使用这些物品后,应对其进行彻底清洗(请参阅下文“彻底清洗衣物”)。
  • 每天清洁所有“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柜台、桌面、门把手、洗手间固定装置、厕所、手机、键盘、平板电脑和床旁桌子。另外,清洁可能带血、体液和/或分泌物或排泄物的任何表面。
    • 阅读清洁产品的标签,并遵循产品标签上提供的建议。标签中包含了安全有效使用清洁产品的说明,包括您在使用产品时应采取的预防措施,例如佩戴手套或围裙,以及确保在使用产品期间通气良好。
    • 使用稀释的漂白液或标签标有“EPA-批准”的家用消毒剂。在家中配制漂白液时,应将 1 汤匙漂白剂加入到 1 夸脱(4 杯)水中。如需更多漂白液,可将 ¼ 杯漂白剂加入到 1 加仑(16 杯)水中。
  • 彻底清洗衣物。
    • 立即取下并洗涤带血液、体液和/或分泌物或排泄物的衣物或床上用品。
    • 处理污染物品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脱下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 阅读并遵循洗衣或衣物标签和清洁剂标签上的指示。一般情况下,采用衣物标签上推荐的最高温度来洗涤和干燥衣物。
  • 将所有使用过的一次性手套、防护服、口罩和其他污染物品放入带有塑料袋的容器中,然后再将其放入其他居家垃圾中。处理这些物品后应立即洗手。
  • 监测患者的症状。如果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请致电他们的医务人员并告诉他们患者患有 2019-nCoV 感染或正在接受 2019-nCoV 感染评估。这将有助于医务人员的诊所采取措施,以免其他人受到感染。要求医务人员致电当地或州卫生部门。
  • 照护者和家庭成员在密切接触已确诊患有 2019-nCoV 感染或正在接受 2019-nCoV 感染评估的患者时,如未遵守预防措施,则被视为“密切接触者”,应监测其健康状况。遵循下文中针对密切接触者的预防措施。
  • 与您所在州或当地卫生部门讨论任何其他问题

密切接触者的预防措施

如果您与已确诊患有 2019-nCoV 感染或正在接受 2019-nCoV 感染评估的患者有密切接触,您应:

  • 从您第一次与患者密切接触之日开始监测您的健康状况,并在您最后一次与患者密切接触后继续监测您的健康状况 14 天。观察以下这些体征和症状:
    • 发烧。每天两次测量您的体温。
    • 咳嗽。
    • 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难。
    • 其他需要注意的早期症状包括畏寒、身体疼痛、咽喉痛、头痛、腹泻、恶心/呕吐和流鼻涕。
  • 如果您出现发热或任何这些症状,请立即致电您的医务人员。
  • 在您预约就诊之前,请务必告诉您的医务人员您与已确诊患有 2019-nCoV 感染或正在接受 2019-nCoV 感染评估的患者有密切接触。这将有助于医务人员的诊所采取措施,以免其他人受到感染。要求您的医务人员致电当地或州卫生部门。

如果您没有任何症状,您可以继续进行日常活动,如上班、上学或前往其他公共场所。


Page last reviewed: January 23, 2020






Interim Guidance for Preventing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from Spreading to Others in Homes and Communities


This interim guidance is based on what is currently known about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and transmission of other viral respiratory infections. CDC will update this interim guidance as needed and as additional information becomes available.

Coronaviruses are a large family of viruses, some causing illness in people and others that circulate among animals, including camels, cats and bats. Rarely, animal coronaviruses can evolve and infect people and then spread between people such as has been seen with MERS and SARS. The potential for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of 2019-nCoV is unknown. The following interim guidance may help prevent this virus from spreading among people in homes and in communities.

This interim guidance is for:

Prevention Steps for People Confirmed to Have, or Being Evaluated for 2019-nCoV Infection Who Receive Care at Home

Your doctors and public health staff will evaluate whether you can be cared for at home. If it is determined that you can be isolated at home, you will be monitored by staff from your local or state health department. You should follow the prevention steps below until a healthcare provider or local or state health department says you can return to your normal activities.

Stay home except to get medical care

You should restrict activities outside your home, except for getting medical care. Do not go to work, school, or public areas, and do not use public transportation or taxis.

Separate yourself from other people in your home

As much as possible, you should stay in a different room from other people in your home. Also, you should use a separate bathroom, if available.

Call ahead before visiting your doctor

Before your medical appointment, call the healthcare provider and tell them that you have, or are being evaluated for, 2019-nCoV infection. This will help the healthcare provider’s office take steps to keep other people from getting infected.

Wear a facemask

You should wear a facemask when you are in the same room with other people and when you visit a healthcare provider. If you cannot wear a facemask, the people who live with you should wear one while they are in the same room with you.

Cover your coughs and sneezes

Cover your mouth and nose with a tissue when you cough or sneeze, or you can cough or sneeze into your sleeve. Throw used tissues in a lined trash can, and immediately wash your hands with soap and water for at least 20 seconds.

Wash your hands

Wash your hands often and thoroughly with soap and water for at least 20 seconds. You can use an alcohol-based hand sanitizer if soap and water are not available and if your hands are not visibly dirty. Avoid touching your eyes, nose, and mouth with unwashed hands.

Avoid sharing household items

You should not share dishes, drinking glasses, cups, eating utensils, towels, bedding, or other items with other people in your home. After using these items, you should wash them thoroughly with soap and water.

Monitor your symptoms

Seek prompt medical attention if your illness is worsening (e.g., difficulty breathing). Before going to your medical appointment, call the healthcare provider and tell them that you have, or are being evaluated for, 2019-nCoV infection. This will help the healthcare provider’s office take steps to keep other people from getting infected. Ask your healthcare provider to call the local or state health department.

Prevention Steps for Caregivers and Household Members

If you live with, or provide care at home for, a person confirmed to have, or being evaluated for, 2019-nCoV infection, you should:

  • Make sure that you understand and can help the person follow the healthcare provider’s instructions for medication and care. You should help the person with basic needs in the home and provide support for getting groceries, prescriptions, and other personal needs.
  • Have only people in the home who are essential for providing care for the person.
    • Other household members should stay in another home or place of residence. If this is not possible, they should stay in another room, or be separated from the person as much as possible. Use a separate bathroom, if available.
    • Restrict visitors who do not have an essential need to be in the home.
    • Keep elderly people and those who have compromised immune systems or chronic health conditions away from the person. This includes people with chronic heart, lung or kidney conditions, and diabetes.
  • Make sure that shared spaces in the home have good air flow, such as by an air conditioner or an opened window, weather permitting.
  • Wash your hands often and thoroughly with soap and water for at least 20 seconds. You can use an alcohol-based hand sanitizer if soap and water are not available and if your hands are not visibly dirty. Avoid touching your eyes, nose, and mouth with unwashed hands.
  • Wear a disposable facemask, gown, and gloves when you touch or have contact with the person’s blood, body fluids and/or secretions, such as sweat, saliva, sputum, nasal mucus, vomit, urine, or diarrhea.
    • Throw out disposable facemasks, gowns, and gloves after using them. Do not reuse.
    • Wash your hands immediately after removing your facemask, gown, and gloves.
  • Avoid sharing household items. You should not share dishes, drinking glasses, cups, eating utensils, towels, bedding, or other items with a person who is confirmed to have, or being evaluated for, 2019-nCoV infection. After the person uses these items, you should wash them thoroughly (see below “Wash laundry thoroughly”).
  • Clean all “high-touch” surfaces, such as counters, tabletops, doorknobs, bathroom fixtures, toilets, phones, keyboards, tablets, and bedside tables, every day. Also, clean any surfaces that may have blood, body fluids and/or secretions or excretions on them.
    • Read label of cleaning products and follow recommendations provided on product labels. Labels contain instructions for safe and effective use of the cleaning product including precautions you should take when applying the product, such as wearing gloves or aprons and making sure you have good ventilation during use of the product.
    • Use a diluted bleach solution or a household disinfectant with a label that says “EPA-approved.” To make a bleach solution at home, add 1 tablespoon of bleach to 1 quart (4 cups) of water. For a larger supply, add ¼ cup of bleach to 1 gallon (16 cups) of water.
  • Wash laundry thoroughly.
    • Immediately remove and wash clothes or bedding that have blood, body fluids and/or secretions or excretions on them.
    • Wear disposable gloves while handling soiled items. Wash your hands immediately after removing your gloves.
    • Read and follow directions on labels of laundry or clothing items and detergent. In general, wash and dry with the warmest temperatures recommended on the clothing label.
  • Place all used disposable gloves, gowns, facemasks, and other contaminated items in a lined container before disposing them with other household waste. Wash your hands immediately after handling these items.
  • Monitor the person’s symptoms. If they are getting sicker, call his or her medical provider and tell them that the person has, or is being evaluated for, 2019-nCoV infection. This will help the healthcare provider’s office take steps to keep other people from getting infected. Ask the healthcare provider to call the local or state health department.
  • Caregivers and household members who do not follow precautions when in close contact with a person who is confirmed to have, or being evaluated for, 2019-nCoV infection, are considered “close contacts” and should monitor their health. Follow the prevention steps for close contacts below.
  • Discuss any additional questions with you state or local health department

Prevention Steps for Close Contacts

If you have had close contact with someone who is confirmed to have, or being evaluated for, 2019-nCoV infection, you should:

  • Monitor your health starting from the day you first had close contact with the person and continue for 14 days after you last had close contact with the person. Watch for these signs and symptoms:
    • Fever. Take your temperature twice a day.
    • Coughing.
    • Shortness of breath or difficulty breathing.
    • Other early symptoms to watch for are chills, body aches, sore throat, headache, diarrhea, nausea/vomiting, and runny nose.
  • If you develop fever or any of these symptoms, call your healthcare provider right away.
  • Before going to your medical appointment, be sure to tell your healthcare provider about your close contact with someone who is confirmed to have, or being evaluated for, 2019-nCoV infection. This will help the healthcare provider’s office take steps to keep other people from getting infected. Ask your healthcare provider to call the local or state health department.
  • If you do not have any symptoms, you can continue with your daily activities, such as going to work, school, or other public areas.

Page last reviewed: January 21, 202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