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SHINGTON (AP) — President Donald Trump wore a mask during a visit to a military hospital on Saturday, the first time the president has been seen in public with the type of facial covering recommended by health officials as a precaution against spreading or becoming infected by the novel coronavirus. Trump flew by helicopter to Walter Reed National Military Medical Center in suburban Washington to meet wounded servicemembers and health care providers caring for COVID-19 patients. As he left the White House, he told reporters: “When you’re in a hospital, especially ... I think it’s expected to wear a mask.” Trump was wearing a mask in Walter Reed’s hallway as he began his visit. He was not wearing one when he stepped off the helicopter at the facility. The president was a latecomer to wearing a mask during the pandemic, which has raged across the U.S. since March and infected more than 3.2 million and killed at least 134,000. Most prominent Republicans, including Vice President Mike Pence, endorsed wearing masks as the coronavirus gained ground this summer.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wore a mask during a visit to a military hospital on Saturday, the first time the president has been seen in public with the type of facial covering recommended by health officials as a precaution against spreading or becoming infected by the novel coronavirus. (July 11) Trump, however, has declined to wear a mask at news conferences, coronavirus task force updates, rallies and other public events. People close to him have told The Associated Press that the president feared a mask would make him look weak and was concerned that it shifted focus to the public health crisis rather than the economic recovery. They spoke on condition of anonymity to describe private matters. While not wearing one himself, Trump has sent mixed signals about masks, acknowledging that they would be appropriate if worn in an indoor setting where people were close together. But he has accused reporters of wearing them to be politically correct and has retweeted messages making fun of Democrat Joe Biden for wearing a mask and implying that Biden looks weak. The wearing of masks became another political dividing line, with Republicans more resistant to wearing them than Democrats. Few masks were seen at recent Trump campaign events in Tulsa, Oklahoma, Phoenix and South Dakota’s Mount Rushmore. The only time Trump has been known to wear a mask was during a private part of a tour of a Ford plant in Michigan. On its website, Walter Reed carries this recommendation: “Whenever you’re out in public, like at your local grocery store or pharmacy, where it’s difficult to maintain 6 feet of social distance, you should wear a cloth face covering.” The facility also notes that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recommends wearing cloth face coverings to slow the spread of the coronavirus.” 阿涅斯表示,她将自我隔离14天,并“以线上方式继续工作”。(法新社) (早报讯)玻利维亚临时总统阿涅斯周四(7月9日)说,她的冠病检测结果呈阳性。 阿涅斯当天在社交媒体上公布的一段视频中说,一直以来,她和所有内阁成员共同为玻利维亚民众工作。由于团队中有一些人冠病检测结果呈阳性,她接受了冠病检测,并得到阳性的结果。 阿涅斯表示,她将自我隔离14天,并“以线上方式继续工作”。 7/07/2020 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宣布,自己确诊感染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病毒。(法新社) (早报讯)巴西总统博索纳罗星期二宣布,他最后一次进行的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 综合媒体报道,65岁的博索纳罗在检测结果宣布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很好”。他补充称,自己正在服用抗疟疾药物羟氯喹。尽管使用此药并未得到全球大多数医疗专家的认可,并可能产生危险的副作用,但他一直宣称该药对冠病有效。 博索纳罗也指自己目前只出现轻微症状。他是在出现发烧等症状后,于星期一(6日)接受第四次检测,结果确诊。根据巴西CNN电视台报道,博索纳罗发烧高达38摄氏度。 据报道,博索纳罗一直不把冠病当一回事,一度曾指该病毒“不过是个小感冒”,认为自已不会受影响。他一再违反避免传染的医疗建议,在人群中不戴口罩并与人们握手。 然而,在周一晚些时候,YouTube上发布的一段视频显示,戴着口罩的博索纳罗试图避免与等候在总统府前的支持者靠得太近。他告诉他们,在显示出感染病毒的症状后,他正遵照医嘱保持社交距离,并补充称检查显示他的肺部“干净”。 博索纳罗上周四(2日)在社交媒体上载的一段视频显示他在咳嗽,但与他坐在一起的另外六名官员无人戴口罩。据悉,博索纳罗在周六也与美国驻巴西大使查普曼以及其他几人在一起共进午餐。 巴西已成为全球核心冠病疫区,有超过6万5000例确诊死亡病例和总计超过162万确诊病例,严重程度仅次于美国。 该国对疫情应对混乱,博索纳罗经常与州长乃至卫生部长就隔离措施和潜在疗法发生冲突。在博索纳罗解雇他任内的第一个卫生部长,第二任又辞职后,巴西卫生部目前由临时负责人领导。 7/07/2020 文 / 林煇智 巴西星期二新增4万5305起冠病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166万8589起,新增死亡病例1254起。(路透社) (早报讯)随着巴西总统博索纳罗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检测结果为阳性,该国星期二单日确诊病例新增超过4万5000起。 巴西卫生部当地时间7日公布的数据,截至当地时间18时,该国单日新增4万5305起冠病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166万8589起,新增死亡病例1254起,累计死亡病例6万6741起,共有97万6977名患者康复。 受疫情影响,巴西教育部宣布,原定于今年11月举行的“高考”被迫推迟。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期,巴西卫生部长的职位却空缺了50多天的时间。 巴西总统博索纳罗星期二也确认冠病病毒检测呈阳性。鉴于博索纳罗对疫情防控一贯的消极态度,此次他冠病病毒检测被确诊为阳性,可能会引发巴西政府和社会对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和措施的重新审视、评估和反思。这或许会更有利于提升巴西政府和社会的疫情防控共识和疫情防控力度。 7/03/2020 文 / 潘万莉 (早报讯)巴西专家的一份报告发现,去年11月巴西已存在2019冠状病毒。报告指出,冠病病毒早在全球宣布首起确诊病例的一个多月前就已经出现在巴西。 巴西圣卡塔琳娜联邦大学的专家组周四宣布,他们在对巴西圣卡塔琳娜州首府弗洛里亚诺波利斯市去年10月到今年3月期间的下水道水样分析中发现,11月份的下水道水样中存在冠病病毒。 这一发现比美洲大陆官方宣布的第一起冠病确诊病例——今年1月21日美国确诊第一例冠病病例早两个月,也比巴西政府宣布的今年2月底出现的冠病确诊病例早了三个月。 参与这一研究的方格罗教授称,他们对弗洛里亚诺波利斯市每个月的下水道水样冰冻样本做例行检查时,在去年11月的样本中发现了冠病病毒。起初科学家们对这一结果有所怀疑,然后在不同实验室间用不同病毒标记物进行了二次测试,重复了所有数据,跟踪了病毒基因组,得出的结论始终一致。 6/27/2020 文 / 李月霞 (早报讯)西班牙的一项研究发现证据表明,在西班牙政府报告首起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前的十个月,巴塞罗那废水中就出现了冠状病毒。 彭博社报道,这是研究组在2019年3月12日收集的水样本得出的分析结果。这项研究尚未得到同行的科学审查。该研究表明“在报告首起输入型病例之前,感染已经存在”。该研究的作者包括巴塞罗那大学微生物学教授罗莎·平托(Rosa Pinto)。在2019年其余时间里采集的样本均为阴性。 5/24/2020 据美媒报道,乔治亚州一名叫戴维斯(santwon davis)的34岁男子,日前被FBI逮捕控罪。 FBI指控说,这名男子为了骗取公司承诺对染疫员工的带薪休假福利而谎称自己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而其雇主在他伪造的诊断证明文件发现了破绽。 FBI并未透露该男子的雇主信息,这是一家亚特兰大地区的世界500强企业。 出于谨慎的安全考虑,该公司不得不宣布临时关闭以便对办公场所消毒,并隔离了部分员工。这直接造成了超过1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而该男子也被公司解雇。 目前,该案已由乔治亚州北区检察官负责提起检控。 5/02/2020 (World Journal) 記者顏伶如 科羅拉多州格里利市一座肉品包裝廠因員工染疫,關廠兩周後復工,誰知幾天後確診病例翻倍 。(美聯社) 位於科羅拉多州格里利(Greeley)的一座肉品包裝廠由於傳出新冠病毒疫情,今年4月間停工兩周;工廠勞工工會成員指出,工廠在上周五復工之後,短短幾天內,確診病毒的員工人數就翻了一倍,還有員工染疫死亡。 全球最大肉類生產商JBS旗下的這座肉品包裝廠,由於員工紛紛感染病毒,並有染疫死亡案例,今年4月關閉兩周。 食品與商業勞工國際聯合工會(United Food and Commercial Workers International Union)地方分會會長寇爾杜瓦(Kim Cordova)對路透社指出,復工才幾天時間,確診人數就大量增加,顯示了問題的嚴重性,以及工廠員工每天置身的上班環境,到底有多麼危險。 工會發言人指出,根據科州公共衛生廳統計數字,JBS工廠在4月24日復工,但在26日就有120名員工病毒確診陽性,到了29日確診人數更增加到245名。 川普總統本周稍早援引「國防生產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下令肉品工廠在病毒大流行期間必須維持運作,不得關閉。 賓州肉類工廠同屬全球最大肉類生產商JBS SA所有;但該公司未證實死因。根據JBS訊息,罹病死亡人數已增至三人。 寇爾杜瓦指出,勞工願意配合工廠以及聯邦政府、州政府、地方主管機關的要求,讓工廠維持運作,以確保食品供應正常,並且保護就業,但員工也希望獲得完善的防護裝備、接受病毒檢測,「如此一來才能保障勞工性命安全,免於死亡。」 4/28/2020 近日,美国史密斯菲尔德、泰森等多家肉类加工厂因新冠病毒接连关闭,食品供应链面临断裂。同时养殖场“猪满为患”,大量错过出栏期的生猪或将面临安乐死的“命运”。截至4月23日,至少有13名肉类加工工人死于新冠病毒,超过6500人确诊。 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在南达科他州苏福尔斯市的猪肉加工厂暴发该国最大规模聚集性感染,截至目前,已超过800人确诊感染,并造成2人死亡。 最大感染集群为何出现在这里?新冠病毒如野火一般传播开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近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发布万字长文,揭秘史密斯菲尔德猪肉加工厂内部不为人知的故事。【阅读BBC英文报道原文】 内部爆料!为了家人迫不得已 3月25日下午,一个名叫朱莉亚的女孩向媒体披露了史密斯菲尔德有人感染的消息。 在全美诸多的猪肉加工企业中,史密斯菲尔德排行第九。它有3700多名员工,工厂满负荷运转时,每天可处理19500头新鲜屠宰的猪,加工成数百万磅的培根、热狗和火腿。 该媒体翌日发布消息,史密斯菲尔德发言人证实该厂一员工确诊感染,并已进入为期14天的隔离。但由于该厂作为特朗普政府“关键基础设施行业”的一部分,仍将保持全面运转。 朱莉亚对此忧心忡忡。 朱莉亚是一名20多岁的学生,学校因为疫情而关闭。她的父母均为史密斯菲尔德的长期雇员。朱莉亚说:“我的父母不懂英语,他们不能为自己辩护,必须有人站出来为他们说话。” 疫情出现以来,朱莉亚一家人小心谨慎注意防护,其父母为了尽量减少外出,提前休完了所有的假期。下班后,他们会把鞋子脱在外面,然后径直冲向淋浴间。朱莉亚为父母买了头巾,以便工作时能遮住口鼻。 朱莉亚希望通过公共舆论迫使工厂关闭,这样她父母就能留在家里,但并未如愿,在之后近三周的时间里,她的父母仍继续在有感染风险的工厂里工作。生产线上,他们与同事并排站立只间隔不到一英尺的距离,他们进出人员拥挤的更衣室、人行道和自助餐厅。 在此期间,史密斯菲尔德确诊病例数不断增长,从80到190,再到238。 4月15日,史密斯菲尔德在压力之下最终关闭时,与该厂相关的感染病例已达到644例,占该州病例总数的55%。史密斯菲尔德第一例员工因新冠病毒感染在医院病亡后的第二天,这些数据得以公之于众。 超级传播! 防控不力最终停工 根据员工的说法,这次“超级传播”本应可以避免,在疫情尚不严重时,他们曾提出过个人防护装备需求,但工厂置之不理。患病员工被鼓励继续工作,尽管他们面临被感染的高风险,与疫情有关的信息却被层层隐瞒。 4月8日,南达科他州卫生部证实该厂有80例确诊病例。多名员工表示他们是从媒体报道中得知这些消息,而非从史密斯菲尔德的管理层那里。 疫情发生后,工厂在正门设立了体温检测点,但工人可以从侧门随意进出。食品厂采取的其他一些措施,如在餐桌座位周围用纸板设置隔断,启动轮班工作制,增加手部消毒设施等,似乎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多名工人反映,工厂配备的个人防护面罩并不能像外科医用口罩或N95口罩那样,起到隔绝空气中病毒微粒的作用。 疫情使人们陷入恐慌 员工担心家人被感染 为了应对疫情,一些员工开始自带口罩上班,另外一些人开始注意和家人隔离。 在史密斯菲尔德工作了12年的卡莱布称,过去两个星期,他在家里独处一室,远离妻子和孩子——6个月大的女儿和3岁的儿子,因为他不能确定什么时候会把病毒带回家。 “我锁上门,我的小男孩就会敲门。‘嘿,爸爸你想出来吗?’我说,‘和你妈妈一起去吧。’”他说,“我别无选择。我能怎么办?我只是想尽力保护我的家人。” 疫情暴发使朱莉亚这样的人群惊慌失措。朱莉亚的母亲患有慢性疾病,她担心父母为了保住工作不得不时刻冒着生命危险。 “我的父母就是我的全部。我担惊受怕,害怕他们可能会从我的生活里消失。” 来自埃塞俄比亚同一个村庄的艾哈迈德和内拉在史密斯菲尔德相识、相知、相爱,结为夫妻。现在,内拉有了8个月的身孕,这是他们的第一个宝宝。内拉在去年12月就离开了史密斯菲尔德,但艾哈迈德仍要在疫情期间继续工作。艾哈迈德担心会让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感染病毒。艾哈迈德说,工厂里的两个朋友已经确诊,他自己也开始出现感染症状。 “史密斯菲尔德根本不在乎员工,他们只在乎自己的钱。”内拉说。 用奖金诱惑员工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在多人感染的情况下,为了鼓励员工继续工作,工厂向员工提供500美元的“责任奖金”,前提是月底前完成任务。一些本打算居家隔离的员工禁不住“诱惑”选择回来继续上班。 4月9日,在确认80例病例的情况下,史密斯菲尔德发表声明称,该工厂将在11日至13日关闭三天以进行深层清洁。然而就在这三天中,一部分员工仍被要求继续工作。 由于确诊人数持续增加,4月11日,该厂被要求“停产”14天。史密斯菲尔德宣布从4月15日开始停产。 工人表示,那些在停产前一天进入工厂干活的工人所得到的薪水几乎是平常的两倍,但是当时工厂并没有作深度清洁。“他们还是要在那个脏兮兮的楼里干活。” 4月15日工厂最终关闭时,该厂已成为美国疫情爆发式感染的第一热点。 多家肉类加工厂关闭 食品供应处于危险之中 14日,朱莉亚的母亲被告知检测结果为阳性,朱莉亚本人也出现了感染症状。 就在同一天,一名64岁的员工因感染新冠肺炎而在医院病逝,这是该厂出现的首个死亡病例。其遗孀哭诉道:“相对于我们的生命,他们更在乎钱,雇主根本不在乎我们的痛苦,工厂里有很多人感染。” 同一天,艾哈迈德也接到了确诊感染的电话。他和妻子开启了居家隔离的日子,他们通过短信交流。内拉给艾哈迈德泡好姜茶后会放在他的门口,而艾哈迈德则犹如魔怔一般,对他接触过的东西疯狂消毒。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员工仍在焦急地等待检测结果。史密斯菲尔德位于密苏里州和威斯康星州的两家工厂也因为疫情关闭。 截至25日,该厂已超过800人确诊感染,并造成2人死亡。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日前发布该厂相关疫情报告,称将采取相关措施帮助该厂尽快恢复生产。 据悉,美国各地的食品加工企业在此次疫情中都未能幸免,而这可能对美国食品供应链造成破坏性影响。史密斯菲尔德这样一家大型企业的关闭会导致上游产业链遭受巨大损失,农户们将无处出售牲畜。据悉,约有550个独立农户供应商把他们饲养的牲畜出售给史密斯菲尔德。 史密斯菲尔德CEO在宣布工厂停工时曾警告说,美国的肉类供应将受到“严重甚至是灾难性的影响”。 美国另一肉类加工巨头——泰森食品(Tyson Foods),26日也警告说,食品供应已处于危险之中——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而是因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出于安全考虑关闭其工厂。 目前,美国已关闭的大型禽畜加工企业包括泰森食品公司、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和JBS股份有限公司美国分公司等。 4/19/2020 文章来源: BBC 新冠病毒去年底开始从动物身上传染给人类。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有超过200万确诊病例。 如果只是轻症会怎样?大多数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会出现发烧和咳嗽这些主要症状。但可能也会伴有全身疼痛、疲倦、嗓子疼和头疼等症状。 如果病症更严重呢?有些人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它通常会在发病后的7到10天左右加重。 重症监护对康复有何影响?据世卫组织估计,每20个患者中就有一人需要进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包括麻醉后使用呼吸机。 新冠病毒对健康会产生长期影响吗?我们不敢肯定新冠病毒是否会有长远影响,因为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数据。但我们可以参考其他情况。 会不会二次感染?目前,很难有准确数字得知有多少人已经病愈。但根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报告,截止到4月15日,全球共有大约50万人康复。 4/16/2020 HEALTH-CORONAVIRUS/BRITAIN-SURVIVOR (早报讯)尽管英国2019冠状病毒疫情仍严峻,累计确诊病例数逼近10万起,但陆续传来的康复消息让人欣慰。伯明翰城市医院的运营方15日证实,一位106岁的老奶奶在感染病毒后成功康复,可能是该国年龄最大的康复病例。 新华社报道,据城市医院运营方介绍,这位名叫康妮·蒂钦(Connie Titchen)的高龄女性居住在伯明翰,她于3月中旬出现疑似肺炎症状而入院,随后确诊为感染冠状病毒。医生这周为她检测的结果显示,这位曾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高龄患者已基本康复,可以出院了。 她的孙女亚历克丝·琼斯在一份声明中说,蒂钦虽然年龄大了,但在日常生活中仍非常活跃,“家里人都想尽快跟她团聚”。琼斯还感谢了医护人员对蒂钦的悉心照顾。 英国卫生部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英国死亡病例数达到1万2868起,确诊病例数上升至9万8476起。 4/06/2020 普拉托市是意大利华人密度最高的地方,此次疫情爆发以来,当地两万多名华人不仅零感染,还积极为当地社区捐赠医疗物资。 普拉托有着意大利最大最古老的华人社区,自从病毒开始肆虐以来,当地媒体和居民就担心会被疫情波及。然而相对于意大利其它地方,普拉托市受到病毒的冲击却很小,这主要归功于当地主动采取的防护措施。 意大利开始爆发疫情以来,普拉托的华人社区就采取了很多防疫抗疫措施。自我隔离、筹集善款、购买口罩、准备抗菌药、餐馆商店歇业。 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卫生局疾病预防部门负责人透露,正是由于华人社区的零感染,目前普拉托新冠肺炎感染率为每 10 万人 62 例,约为全国水平的一半。 普拉托市长 马戴奥 · 毕弗尼:普拉托有意大利最大的华人群体,大约占我们总人口的一成。 中国人是非常认真的,我们要记住这一点。当我们普拉托的许多华人居民在返回中国欢度农历新年的时候疫情爆发了,他们回来的时候严格执行了居家隔离至少 15 天的规定。当疫情在中国开始流行的时候,意大利的电视和报纸就断言普拉托将成为重灾区。然而,时至今日,我们的病毒感染率比意大利其它地区要小得多,特别要说明的是没有一位中国人被感染。华人社区将自我隔离的规定执行得一丝不苟,为他人树立了榜样。 当地华侨华人已经向政府机构、民防部门和医院等地多次捐赠了大量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医疗物资。 普拉托市政警局 城市安全和移民处顾问 弗洛里亚 · 莱奥尼:他们有一个举动让我们的居民印象深刻,一些中国组织会向居民家的信箱里、公寓里投放一些信封,信封里装有五个口罩,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五个口罩足够用于他们的防护,尤其是在这个阶段,口罩是十分短缺的物资。 Greater DC Chinese community donates medical supplies - 4/6/2020 Greater DC Chinese community donates medical supplies - 4/6/2020 (VA Medical Center) Greater DC Chinese community donates medical supplies - 4/6/2020 Greater DC Chinese community donates medical supplies - 4/6/2020 3/27/2020 随着新冠病毒在美国肆虐,“保持社交距离”逐渐成为在美抗疫的高频词,其重要性通过各种渠道、以多种形式向民众反复强调。这种情况说明,热衷聚会的美国人确实疏于“保持社交距离”,如果大家都能较好地“保持社交距离”,也有助于放缓疫情蔓延。 26日,美国确诊新冠肺炎病例数位列全球首位,达82404例,纽约州被认为是全美疫情“震中”,也难怪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高度重视“保持社交距离”。他认为,虽然疫情严重,但纽约住院患者的增长率自本周以来开始放缓,已经从每两天有两位数增长下降到每四天才有两位数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政府在多种场合提醒大家“保持社交距离”,防止病毒近距离传播。 记者近日在仓储连锁超市“开市客”(Costco)位于纽约的门店采访时也注意到,无论是排队等待进门或是结账,顾客确实都能自觉间隔一米左右的距离站立。同样的情景,在西海岸的洛杉矶市和旧金山市也都能看到。可以说,在疫情发生后,各州政府提出的“保持社交距离”这一要求已经深入民心。 纽约市还有更进一步的举措:准备有针对性地局部“封街”的同时,计划在每个行政区划出两条街道作为公共活动空间,并由警察部门负责“执法”,主要就是监测大家是否能够“保持社交距离”。 随着美国疫情不断恶化,“保持社交距离”不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还发生在州与州之间。鉴于纽约州疫情目前在全美最为严重,佛罗里达州就明确表示,不接受纽约人来访;夏威夷风光旖旎,是靠旅游业吃饭的州,但日前也决定对外来人员“封州”一个月;阿拉斯加州则表示,外来人员进州,需先接受为期14天的隔离。众所周知,由于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原因,美国人口的流动性很大,各州如今纷纷“禁足”,殊为罕见。 为应对疫情,纽约已号召“非必要”行业的员工居家办公,但“必要”行业照常开工。作为“必要”行业之一,建筑工人不得不继续“扎堆”开工,这一点在纽约市的曼哈顿区体现得特别明显——虽然主要街道上已人迹稀少,但建筑工地繁忙依旧,可见完全“保持社交距离”仍有难度。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新冠肺炎入院患者中,有近四成患者年龄在20岁至54岁之间。美国权威医学家认为,年轻人群社交活跃、国际旅行较频繁,疫情发生之后仍未及时“保持社交距离”增加了其被感染病毒的几率。 对此,中国专家也给出了相似建议。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受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邀请26日在线直播时说,鉴于新冠肺炎的特殊性,同时从美国的情况和教训来看,为防感染,最好是宅在家里,不要聚会,勤洗手,去超市要挑人少的时候,不要聚众吃饭,在公共场合戴口罩是必要的,而“保持社交距离”,是与戴口罩同样重要的行为规范。 3/24/2020 Harvard University President Lawrence S. Bacow has tested positive for COVID-19, he announced in an email to Harvard affiliates Tuesday. By Ryan N. Gajarawala By Michelle G. Kurilla and Ruoqi Zhang, Crimson Staff Writers University President Lawrence S. Bacow has tested positive for COVID-19, he announced in an email to Harvard affiliates Tuesday. Bacow wrote that he and his wife, Adele F. Bacow, learned they tested positive for the virus Tuesday afternoon after first experiencing symptoms on Sunday. He wrote they experienced coughing, followed by fevers, chills, and muscle aches. He added that the pair contacted their doctors on Monday and received tests the same day. “We were tested yesterday and just received the results a few minutes ago,” Bacow wrote. “We wanted to share this news with all of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Bacow wrote that they do not know how they contracted the virus, but have been working from home and limiting contact with others since March 14. “Neither of us knows how we contracted the virus, but the good news—if there is any to be had—is that far fewer people crossed our paths recently than is usually the case,” he wrote. “We began working from home and completely limiting our contact with others on March 14 in keeping with recommendations to adopt social distancing measures. As of Tuesday afternoon, 18 Harvard affiliates have tested positive for COVID-19, according to Harvard University Health Services. Last Tuesday, Bacow announced classes would move online after spring break and encouraged students to not return to campus. College students were required to vacate their dorms by Sunday, and staff in some parts of the University — including the Central Administration — began a pilot work-from-home system the following day. Bacow’s Tuesday email stated that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authorities will reach out to his close contacts in accordance with health protocols. COVID-19 has an estimated incubation period of 1 to 14 days, after which an infected person will start displaying symptoms,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Bacow wrote in his email that the virus can “lay anyone low,” adding that University affiliates should be “vigilant” and follow guidelines to limit contact with others. “Your swift actions over the past few weeks—to respond to the needs of our community, to fulfill our teaching mission, and to pursue research that will save lives—have moved me deeply and made me extraordinarily grateful and proud,” he wrote. He concluded by writing he hopes students are taking precautions as advised by public health experts. “The world needs your courage, creativity, and intelligence to beat this virus—wishing each of you good health,” Bacow wrote. —Staff writer Michelle G. Kurilla can be reached at michelle.kurilla@thecrimson.com. Follow her on Twitter @MichelleKurilla. —Staff writer Ruoqi Zhang can be reached at ruoqi.zhang@thecrimson.com. Follow him on Twitter @RuoqiZhang3. Want to keep up with breaking news? Subscribe to our email newsletter. |